無錫尚德自今年3月20日進入破產重整,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于近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大會。由此,該公司的債務黑洞得以昭顯,529家債權人申報的債務總額高達近174億元。
業內人士介紹,無錫尚德巨債的成因雖有自身經營不善的特性,但更反映出業內絕大多數企業的共性,揭開光伏產業債務“冰山”的一角。細細解讀這份代價沉重的債務申報清單,中國式商戰對光伏產業的毀損更引人沉思。
一份174億元的討債清單
5月22日午后,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中的首次債權人會議在無錫市新區召開。因參加的債權人代表為數眾多,會議簽到處排起了長隊。這成為無錫尚德——這一我國光伏業昔日“領軍企業”債務沉重的寫照。
據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案管理人代表楊二觀介紹,截至今年5月15日,共有529家無錫尚德的債權人申報了債權,申報總額達173.96億元,其中涉及82億元人民幣、14億美元、4億泰銖及14萬歐元等。申報總額中,銀行債權金額為70多億元,供應商金額為90多億元。
據了解,無錫尚德管理人在破產重整中制定了統一的債權審查流程和債權審查原則,截至5月20日,共300家債權人完成審查結論,確認債權33.16億元,否決債權1.25億元。
“總計確認各銀行債權約28億元,占已確認債權總額的近85%。”楊二觀說,“供應商的債權形成情況復雜,且一些大額債權人申報時間較晚。由此造成這部分債權只確認了約5億元。管理人正加班加點審查待確認的申報債權,爭取在6月上旬高質量完成全部債權的審查確認工作。”
會上,管理人承諾,將會在企業破產法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無錫尚德的重整計劃草案,“大家所關心的債權清償率將在其中體現。”
一場沒有退路的中國式商戰
論及無錫尚德巨額討債清單,多位業內人士坦言,這是中國式商戰結出的惡果,自2010年國內光伏企業吹響“集結號”以來,惡性價格戰至今還在延續。
據了解,自2007年成為“全球第一光伏大國”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牢牢穩坐全球的“頭把交椅”,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成本控制能力,都大幅超越其他國家和地區,掌握著光伏產品的定價權。
光伏龍頭企業蘇州阿特斯公司的董事長瞿曉鏵介紹,“2009年底,作為當時全球主要市場的歐洲,大幅調高了2010年的光伏裝機量。在市場激發下,2010年初,我國各種資本扎堆涌入光伏產業,一場以‘產能擴張’、‘價格戰’為顯著特點的中國式商戰拉開帷幕。”
瞿曉鏵說,“光伏產業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在當時能輕松拿到銀行貸款。尚德7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中,不少就是舉債擴張產能形成的。”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博士梳理了這場中國式商戰的脈絡:企業產能擴張—全球產能過剩—價格戰上演—歐美“雙反”接連啟動—海外市場萎縮—全行業產能過剩加劇—價格戰加劇—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中國式商戰沒有退路,光伏企業自舉債擴張產能之日起,就成了吞金‘怪獸’。”一位光伏企業高管介紹,以無錫尚德為例,大勢裹挾之下被動加入價格戰,為維持現金流,股市融資無望后只能是“銀行貸款﹢貨款拖欠”。
“不幸的是,無錫尚德自身出現了多次戰略決策失誤與管理不善,脆弱的資金動態平衡被打破,只能從這場中國式商戰里中途退場,并遺留下巨額債務的殘局。”王世江說。
一次更嚴酷的行業寒冬
自美國對華光伏“雙反”之后,本月初,歐盟委員會向各成員國散發了其對我國光伏產品“雙反”初裁的披露文件,媒體信息顯示應訴抽樣企業的稅率高達37%到68%,而平均稅率達到47.6%。盡管初裁結果于今年6月6日才正式公布,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幾成定局。
據記者了解,電池片、組件等光伏下游企業,不同于原料端的多晶硅,規模效應對降低成本的作用十分有限。當前,恰是近年來在產能擴張中采取保守姿態的光伏下游企業,具有較強的財務平衡能力。
多位光伏業內人士分析,“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中的債權申報清單揭示出,前幾年大肆舉債擴張產能的光伏企業,其債務壓力、資金成本居高難下。這類企業貌似強大,實則資金鏈十分緊張,弱不禁風。當前最能決定其生死的不是產能規模,而是穩健的財務狀況。”
王世江介紹,在國際分工時,一國的某個產業一旦被定位在比較低的層次上,想要翻身就十分困難,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恰在這一翻身過程中。
王世江說,從這個意義出發,光伏產業市場與原材料“兩頭在外”得到破解,才是我國光伏產業的真正進步。行業寒冬中,光伏下游企業的產能“瘦身”有利于整個光伏產業的長遠發展,經濟主管部門更應從無錫尚德巨額債權申報清單中汲取經驗,對光伏行業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進行防范。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