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延續著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城鎮化模式突進30年的中國,走到了轉型的關鍵節點。《中國城市“十二五”核心問題研究報告》指出,“十二五”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城市病的多發期和爆發期。如何走出已經看見的困局并付諸實踐是各界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新型城鎮化重要部分,能源體系的變革將直接影響建筑行業、影響與之關聯最為密切的暖通空調等用能細分產業,更成為關乎我國節能減排戰略發展的關鍵一環。
能源體系變革需徹底
城鎮化是中國未來必然趨勢。李克強總理指出,城鎮化關鍵在于提高質量,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型城鎮化路子。對此,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稱,低碳是城鎮化的核心關鍵和難點,長期以來以化石能源為基礎建立的傳統能源體系與低碳發展的理念并不相符。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院院長郝吉明預測,2050年前,中國能源體系要實現從現在的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逐步向節約、高效、清潔、多元、安全轉變,能源結構和質量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整個能源體系需要進行重新認識和設計。“首先要對能源體系在經濟結構中所發揮的作用做出正確認識,明確未來能源體系所應扮演的角色。”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新華都商學院教授林伯強說,能源體系結構今后要支撐三大目標,即在充足能源供應、環境污染和社會發展目標之間進行平衡。
可再生與分布式能源被突出
在明確能源變革前提與方向之后,一些中國能源體系變革的探索者與實踐者開始了深入和有益的思考與嘗試。其行動可大體歸為兩類:一為開源,即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分布式能源的發展;二為節流,即加強對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能源。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將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分布式能源放在突出位置。他提出,當前正需要建立與發展可再生能源相對應的優勢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王玉鎖認為,現代能源體系應該具有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和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結構;具有以分布式為主、集中式為輔和分布式與集中式互為補充的平衡供應模式;具有以需求為導向,供需互動、有序配置的智能用能方式。
對于中國能源體系變革的路線圖預測,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與王玉鎖的判斷不謀而合。杜祥琬認為,我國能源體系的變革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以化石能源為主的階段;第二階段為2015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比例超過10%的能源多元化結構階段;第三階段為到本世紀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總量9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為主階段”。
開源節流成為未來能源結構變革中的共識點。傳統能源體系正隨著國家對分布式能源的鼓勵和資源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而不斷轉變。但能源體系的變革轉型遠非一個政府部門、一個企業、一群專家可以促成,必須由政府、企業和民眾全體參與合作才能實現。
能源體系變革求合力
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極大地帶動了能源需求增長,而只有成功轉型變革,才能應對能源供應壓力,支撐社會長遠發展;既要對現有的大能源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又需要技術突破及理念普及,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統一起來,三位一體全面推進。
專家認為,政府應通過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為能源體系的變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制度保障;充分運用市場杠桿實現能源利用的更新換代,適時出臺政策,控制高耗、低效能源產業的建設,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及傳統能源高效利用。我國正在進行的資源價格改革、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種種鼓勵措施正是出于此種考慮,但如何更好地運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兩只手”來影響能源行業的發展,仍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作為能源體系轉型的推進者與實行者,企業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能源企業應當增強自身技術創新能力、建立合作共贏的理念,未來能源企業與政府和行業甚至跨行業協作將越發頻繁。雖然當前多數企業依然圍墻高聳、甚至長期處于壟斷,但此前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關于做好分布式能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對于能源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包括前述的新奧集團等企業自主創新的泛能網技術,將來可作為平臺實現多企業的多類能源智慧、高效的利用。這些企業的合作努力將成為能源體系變革的最大動力,為建筑行業和國家節能減排戰略帶來新希望。
最后,作為能源的使用者,公眾和用能企業在這場變革的作用不可小覷。中國的能源需求正在從規?;蚯鍧嵒?、智能化過渡,合理引導能源消費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能源企業應當承擔的重要責任。市場需求的變化將最終成為能源體系變革的源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