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有600萬噸/年煤制烯烴產能投產,雖然其中大多數項目還尚未獲得政府批復核準。美國能源信息管理署(EIA)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3.31%,而天然氣儲量僅占1.65%,石油儲量也只占1.39%。近年來,雖然中國的石化產品產能持續增長,但是仍然不能擺脫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
2005年至2012年,中國聚乙烯產能翻了一番,從520萬噸/年增加到1030萬噸/年,但進口量也有所增加,從520萬噸/年上升到770萬噸/年。中國一些地區的煤價約為25美元/噸,從理論上來講,煤制甲醇、甲醇再制成烯烴和聚烯烴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然而,中國本土的一些條件使得煤制烯烴項目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好。中國塑料生產廠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區,而計劃的煤制烯烴項目遠在內陸,如陜西、山西和內蒙古。即使能夠解決烯烴的運輸問題,煤制烯烴的高價值副產物,如燃料氣、大分子烯烴和汽油的產量較小,不能滿足建設相應下游加工裝置的規模需要,生產商只能以較低的價格在當地直接銷售。此外,許多地區水資源緊缺,而煤制烯烴項目耗水量很大,這會使當地水資源供應進一步緊張。
煤制烯烴項目的另外一個挑戰是碳排放高,達到7.1至10.6噸二氧化碳/噸烯烴,而石腦油裂解制烯烴僅為1.5至3噸二氧化碳/噸烯烴。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