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中國兜售頁巖氣是為了能夠讓資本解套,也使得我們國家的轉型資金都沉淀在頁巖氣上,遏制我國的發展,對新興產業轉型有明顯的擠出效應。”以谷儒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晨為代表的頁巖氣“唱空派”持續發聲,頁巖氣“陰謀論”是否可信?到底如何看待方興未艾的頁巖氣產業呢?為此,記者采訪了中海油非常規油氣管理處處長朱光輝。
記者:頁巖氣“陰謀論”可以說是美國“頁巖氣革命”蔓延至中國后的附屬品,這場“革命”在中國表現出怎樣的輿論態勢?
答:“頁巖氣革命”成為時下爭議最熱烈的能源話題,前期“唱多派”不冷靜,鼓吹中國頁巖氣開發應不惜一切代價大舉進軍;現在,激烈的“唱多派”聲音有些嘶啞了,“唱空派”音調有些提高,他們不希望企業把目光聚焦這一所謂的“泡沫產業”上,兩個派系較量之間,很少有人注意到,“務實派”一直在悄悄地做事。
記者:您如何看待頁巖氣“陰謀論”?
答:我認為,頁巖氣“陰謀論”中有合理的推斷,比如,美國可能利用中國解套資本或高價出售頁巖氣設備與技術等,但該論斷放大了頁巖氣開發的負能量,我們要冷靜看待頁巖氣在中國的勘探開發,不可將其簡單地劃定為“陰謀”。
首先,頁巖氣的確為美國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本身作用不可忽視:美國頁巖氣去年產量達到1800億立方米,它是實現美國能源獨立的關鍵推手;“頁巖氣革命”大大推動了美國多個工業部門能源成本的降低及化學工業的高速發展;美國普通民眾從中享受到了十足的經濟利益;頁巖氣產業創造了170萬個就業機會。
其次,我國油氣企業頁巖氣投資占油氣投資的比例很低,風險可控,部分企業搞頁巖氣不會阻礙國家投資其他新興產業。
再次,殼牌等國際大型能源公司正在拿出“真金白銀”和中國合作,前期勘探階段的費用多由外方承擔投入,中外雙方利益捆綁在一起。
最后,針對頁巖氣核心設備、技術,國內大型油氣公司正在開展國產化攻關,設備的研制和技術的攻關已初見成效,不會長期受制于美國。
記者:有人支持頁巖氣“陰謀論”是因為頁巖氣產業在美國已凸顯頹勢,他們擔心中國會重蹈覆轍,您是否有這樣的擔心?
答:美國投資頁巖氣的熱度的確在下降,而要維持頁巖氣產量穩定,每年需要補充大量新鉆井,需要大量資金不斷投入,這已使部分企業瀕臨破產。有統計稱,去年美國境內的挖掘機數量下降至422臺,比一年前下降48%,創下20年來降幅最大的紀錄,今年有所回升。
美國頁巖氣產業凸顯頹勢,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天然氣供過于求導致天然氣價格直線下滑。從2007年開始,美國天然氣價格從1.6元/立方米降至現在的0.4元/立方米,為了不至于輸得太慘,部分企業甚至就地燃燒開采出來的頁巖氣。因為天然氣占到本國能源消費的40%,已輸出的天然氣足夠本國百姓使用,輸出越多,價格越低,他們不得不燒掉。
由于中美兩國天然氣情況不同,中國不會重蹈這樣的覆轍。中國有更大的天然氣需求市場,天然氣消費僅占能源結構中的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20個百分點,2011年進口天然氣占到天然氣總量的24.3%,中國將來還需要更多的天然氣。
由于需求量大,中國的天然氣價格不會出現美國的情況。目前終端用戶均價為2~4元/立方米。因此,從價格優勢這一層面來說,中國的頁巖氣開發未來應存在盈利空間。
記者:中國頁巖氣開發能否實現產業化運營,在您看來,頁巖氣開發的確定性因素和不確定性因素有哪些?
答:美國頁巖氣資源是實在的,產量貢獻是無疑的,它緩解了本國經濟危機;部分美國頁巖氣企業虧損在于其過低的天然氣價格,而非其他因素;中國頁巖氣資源量潛力較大;中國企業已在四川盆地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和單井商業發現;中國頁巖氣地質條件和地面基礎條件的確與美國存在差別,這一“先天不足”是造成中國頁巖氣開發成本大幅上升的因素之一,但這絕不是停止頁巖氣開發的理由,就算是常規天然氣,中國勘探開發地表條件同樣遜于美國,可是中國也挺過了那個時代。以上是頁巖氣勘探開發發展到現在可以確定的因素。
難以確定的因素也存在,如:中國頁巖氣實際可采資源量有待證實;中國適宜頁巖氣大規模開采的范圍到底有多大;中國開發頁巖氣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適合中國特色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難以定論;頁巖氣未來發展速度、規模不好把握。
確定性給予從業者信心,也瓦解了頁巖氣“陰謀論”。不確定性告訴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它的“面紗”終究會被揭開。
記者:您對中國頁巖氣下一步的勘探開發有何建議?
答:政府應始終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國內頁巖氣開發正處于起步階段,要盡可能地為頁巖氣開發提供一個安靜的攻關試驗環境:開放地質資源風險更低的頁巖氣礦權區,先易后難,劃定開發試驗先導性示范區,集中優勢力量進行技術、設備攻關,避免一哄而上走彎路。
與此同時,利用政策優勢減輕產業成長負擔。第一,降低頁巖氣區塊投資義務工作量和投入資金要求。對比常規油氣與頁巖氣的勘查投入可以發現,頁巖氣的勘查投入是極高的。常規油氣區塊前三年的投入依次遞增,平均每年投入不過5666元/平方千米,而頁巖氣的年均勘查投入要達到每平方千米3萬元及以上,而且必須保證3年的連續投入。第二,鼓勵含油氣盆地內常規與非常規油氣資源綜合勘探開發,利用現有設備“榨干”油氣盆地的潛力,實現多贏,進而推動頁巖氣產業發展。第三,放開頁巖氣對外合作經營權。第四,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研發國產化儀器和設備,盡早擺脫硬件設備對國外的依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