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煤化工項目投資都在百億元以上。一個煤制油項目的規模必須在年產300萬噸以上、一個煤制烯烴項目的規模必須在年產60萬噸以上才能體現其經濟性。一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光氣化爐就要20多個,每個氣化爐的投資在5億元以上。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煤化工項目都不應該是投機的首選。
——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玉柱
“煤化工產業是資源密集、技術高端、投資巨大、高附加值、高風險、高回報的新興產業,沒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和完備的工程建設團隊,是不能進入這個行業的。”華電集團政策與法律部主任陳宗法認為,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新型煤化工投資過熱只是外行看到的表面現象。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煤化工項目投資都在百億元以上。一個煤制油項目的規模必須達到年產300萬噸以上,一個煤制烯烴項目的規模必須達到年產60萬噸以上,才能體現其經濟性。一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光氣化爐就要20多個,每個氣化爐的投資在5億元以上。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煤化工項目都不應該是投機的首選。”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玉柱說。
“新型煤化工企業需要綜合考慮拿出最優方案后,才能實現企業的正常運轉,單純以獲取資源來發展煤化工的企業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大唐煤化工的例子值得所有煤化工企業借鑒。”國電集團煤炭與化工部副處長賀振富說。
大唐煤化工的曲折之路
大唐集團多倫項目從2006年3月正式開工,至今沒有正式運行。由于無法承受上百億元的負債,國家已決定將該項目移交神華集團。與此同時,大唐集團的煤制天然氣項目也受到油氣管道制約
在大唐集團的煤化工戰略布局中,投資260多億元、設計年產46萬噸聚丙烯的多倫項目可以稱得上是“明星項目”。據了解,多倫項目是國內煤化工產業烯烴類(MTP)示范性項目,也是全球首例大規模利用低熱值褐煤生產聚丙烯的示范項目。
然而,多倫項目從2006年3月正式開工,至今沒有正式運行。
“目前負荷已經達到了75%左右,不過要穩定下來,還需一段時間觀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曾赴多倫調研。
對于多倫項目如此曠日持久的原因,大唐集團有關人士認為和煤質有關:“神華集團包頭煤制烯烴裝置用的是6790大卡(1大卡=0.00418兆焦/千克)的優質煙煤,而多倫項目煤制烯烴裝置用的是內蒙古東部地區2700大卡的劣質褐煤。”神華集團的煤煤質好,技術成熟、造價低,而大唐集團用的是劣質褐煤,是別人沒有做過的,要調整參數,反復摸索。
此前,多倫項目的核心技術雖然經過了中試,但是還沒有商業化。多倫項目將規模放大了幾百倍,是世界首例工業化應用,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多倫項目單個氣化爐可處理干燥后的原煤2800噸,為世界最大規模。
上述人士認為,這樣能效會高一些,但運行起來才發現比想象難,主要是氣化環節穩定不下來,現在一半以上的氣化爐已經報廢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無法承受上百億元的負債,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決定將多倫項目整體移交給神華集團,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審批和評估工作。
如果說多倫項目是困于技術和運行環節,那么大唐集團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遇到的問題則更加復雜微妙。
其實,煤制氣項目和煤制烯烴項目相比,技術更成熟,工藝相對簡單,更好駕馭。作為首個由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大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年產40億立方米的大唐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項目于2009年8月動工,目前已完成了試車。
但克什克騰旗煤制氣項目原定于2012年8月底建成供氣的計劃卻被推遲了,工期延遲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問題。按照原計劃,克什克騰旗煤制氣項目的天然氣直接入北京燃氣管網,賣給北京燃氣集團。但2011年下半年,中石油卻插了進來,原定的天然氣進京線路是經密云接入北京燃氣管網,全程由大唐集團負責修建的。現在則改為大唐集團只負責把管線從克什克騰旗修到古北口,之后要接入中石油的陜京四線延長線。
“現在克什克騰旗煤制氣項目生產的天然氣,只能賣給中石油,由他們統一調配。油氣管道的問題和電網的問題性質類似,像大唐集團這樣的發電企業,是化工行業的新生力量,是傳統石油石化巨頭的競爭者,受到阻擊是必然的。”大唐集團煤炭產業部負責人說。
技術管理上的障礙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煤氣化技術在我國都有引進,一些核心設備和原料依然要靠進口。外國專家的不配合、設備的運轉不良等都會嚴重制約裝置的安全穩定生產及產能的釋放
賀振富認為,大唐煤化工遇到的問題是將來所有煤化工企業遲早要面臨的,技術和管理非常關鍵。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煤氣化技術在我國都有引進,一些核心設備和原料依然要靠進口。在項目的運轉過程中,外國專家的不配合、設備的運轉不良等都會嚴重制約裝置的安全穩定生產及產能的釋放。
因此,煤化工企業必須根據自己所用的煤種、成本核算、環保裝置等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術和設備,多倫項目雖然引進殼牌氣化爐和沙索通風壓縮機,但是事實證明其技術方案并不能保證氣化環節的穩定。
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和年產60萬噸烯烴項目作為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的重要環節,雖然在五六年前就拿到了路條,技術工藝也相對成熟,但是遲遲沒有開工,就是因為考慮到項目投產后的效益問題。
“作為一個企業,必須要緊盯市場,計算成本,虧本的買賣就算是有路條有技術,我們也不會輕易去做。現在2個煤化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了,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我們在做了成本核算后發現,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能夠實現項目的有效利潤。”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GSP干煤粉氣化裝置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煤化工技術裝置之一,在煤制烯烴項目中的應用尚屬世界首例。這項技術在實驗室數據分析中具有設計理念先進、煤種適應性強、技術指標優越、自動化水平高等特點,但實際應用中卻暴露出了煤粉流量波動大、管道設備易磨損、粗煤氣帶灰含量高等問題,這是由于工藝技術上的不成熟和設計上的缺陷所導致的。”張玉柱說。
據張玉柱介紹,雖然經過了近3年的磨合,目前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分公司對GSP氣化技術、MTP技術等裝置的掌握依然不夠全面,缺乏系統性,技術人員駕馭大型煤化工裝置的經驗不足,安全生產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工業園,管網密布、塔林聳立,宛若一個鋼鐵世界。
“煤化工和煤礦不一樣,一出事故就是大事故,我們最怕的就是冒煙,一冒煙,這些管道都要停下來檢修。”一位現場的安全巡查人員指著眼前成千上萬條如古樹根般扭曲在一起的巨型管道說。
“氣化爐出口合成氣管線易磨蝕、黑水閃蒸系統振動大、氣化爐燒嘴易燒損、C3塔塔頂冷凝器換熱效果不佳、合成裝置酸水汽提系統易腐蝕等問題制約著裝置的安全生產及產能的釋放。今年以來,我們開展了全方位的技術攻關,重點開展了設備結構改造、工藝參數調整、工藝技術流程和連鎖控制程序變更等工作,并分階段對點火燒嘴結構、煤粉進料管線、激冷室液位計、文丘里分離罐液位計防堵、水冷壁燒損后工藝調整等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進和優化,有效解決了點火不著、燒嘴壽命短等制約設備運行的嚴重問題,目前設備已經安全運行了500多天。”張玉柱說。
人才短缺等問題困擾
我國只有幾家院校設立了與煤化工相關的專業,其畢業生人數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煤化工企業用人需求。內蒙古匯能集團每年從內蒙古職業技術學院化學系整班整班地招人,還是難解人才之渴
在煤化工項目遭遇技術管理難題的同時,人才嚴重短缺也與當前飛速發展的煤化工產業不相適應。
據了解,目前我國只有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院校設立了與煤化工相關的專業,其畢業生人數遠遠不能滿足龐 大的煤化工企業用人需求,多數煤化工企業只能招到一些普通院校的化學專業畢業生。
“伴隨著煤制油項目的不斷推進,我們現在感覺人才越來越缺乏,每年從內蒙古職業技術學院的化學系整班整班地招人。即便是這樣,還是無法滿足對人才的需求。”內蒙古匯能集團副總經理喬俊峰說。
“煤化工項目建成后,我們需要2000多名煤化工人才。從目前我們很難招到煤礦主體專業的大學生這一現狀來看,想要把煤化工人才吸引到新疆這片戈壁沙漠來,確實需要企業下大力氣。現在我們的辦法是,一定要立足于提高員工的生活水平,在建工廠前先建職工宿舍、職工食堂和職工活動中心,讓大學生們來實習的時候就能過上舒適的生活,給他們留下好印象,這樣在選擇就業的時候他們也會多考慮一下我們公司。”江蘇徐州礦務集團新疆塔城賽爾能源公司負責人說。
江蘇徐礦集團新疆塔城賽爾能源公司的年產4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預計在“十二五”末實現投產。
面對共同的人才嚴重短缺問題,有許多煤化工企業找到了有效的解決方法。
“我們與上海的一家化工企業合作,將一些化工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外包了出去。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很好,不但彌補了煤炭企業煤化工人才的不足,還節約了技術攻關和培訓費用,實現了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及產能最大限度的釋放。”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煤化工公司規劃部主任趙社庫說。
除此之外,煤化工產品的管道運輸及配套建設等問題,也讓煤化工企業比較頭疼。
石化企業在管道運輸方面占有多方優勢,如何能夠與其協調發展,確保煤化工產品的安全運輸是煤化工企業在設計、建設之初就應統籌考慮的問題。
與此同時,水資源短缺一直都是制約西部煤化工發展的瓶頸。水資源的落實與否從根本上決定了煤化工的發展步伐。國家明確規定,煤炭供應要優先滿足群眾生活和發電需要,嚴禁擠占生活、生態和農業用水發展煤化工,對取水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煤化工項目新增取水。
“我們這里沒有水,發展煤化工項目要從幾公里外的白楊河將水引過來,建成水庫,預計水庫庫容為4463萬立方米,輸水隧道全長1220米。”江蘇徐礦集團新疆塔城賽爾能源公司負責人說。
未來的市場風險
2012年,80%以上的煤制甲醇企業虧損或盈虧平衡。如今,越來越多的煤制甲醇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煤制烯烴,這樣一來也可能引發煤制烯烴的產能過剩
除了技術、管理、運輸和資金風險外,專家還呼吁新型煤化工企業應該警惕未來的市場風險。
2012年,全國煤制甲醇生產能力約5360萬噸,但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50%,全年除極少數企業盈利外,80%以上的煤制甲醇企業虧損或盈虧平衡。“現在的甲醇市場價大概在每噸2000元,基本上相當于1噸礦泉水的價格。”華電集團煤業公司副總經理蘭毅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甲醇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煤制烯烴,力圖通過拓展甲醇下游市場來實現盈利,這樣一來也可能引發烯烴的產能過剩。”祝昉說。
“受焦化行業不景氣、甲醇市場疲軟等影響,2012年以來公司的焦爐煤制甲醇項目一直在虧損。現在我們正在規劃年產35萬噸的聚丙烯項目。”神華集團烏海能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發展規劃部經理單丙軍說。
“2012年的農用化工行情僅是市場的緊平衡態勢和成本的剛性支撐疊加的結果,全年預計7000萬噸的氮肥總產量已經大大超過總需求量,甲醇、燒堿、電石等大宗化工產品同樣過剩較嚴重,好的行情一定不會延續。”山西陽煤集團化工產業管理局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2012年陽煤集團的化工板塊雖然實現銷售收入415億元,但利潤只有3.55億元,問題出在其主要化工產品是化肥,屬于初級煤化工產品,利潤較低。
“為了實現轉型升級,近2年,我們先后走訪了全國多所具有雄厚化工技術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點就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酸和乙醇酸甲酯、煤制芳烴、煤制多元混合醇等課題進行了調研,為陽煤集團化工延伸產業鏈尋找突破口。今年我們的目標是要把新型催化劑的研發、合成氨原料路線改造、煤制石墨烯、煤制乙醇、煤制低碳混合醇、乙醇酸工業化開發、煤制芳烴列入研發重點,全力突破。”上述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