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因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重要性和影響,能源問題的探討貫穿了整個現代工業文明時代。近年來,國際能源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關注熱點,譬如全球氣候變暖、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日本的核電危機、中國的能源革命等等,這些都將深刻影響國際能源未來發展。
相對于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和能源史來講,中國近代能源史經歷了100多年,但要說到取得的發展,也就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事情,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這30多年發展尤為迅猛。
現在,中國既是一個能源生產大國,也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今后一段時期,中國仍將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能源需求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能源供應保障任務依然嚴峻,資源、水、生態、環境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壓力將不斷上升。這就意味著,以往粗放式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需要進行改變,必須以新的思路審視中國能源未來的發展。中國政府提出,要進行能源消費和生產革命,表示了對實施能源發展新戰略的決心。
如果把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能源領域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比作中國能源的一次偉大變革的話,那么中國正在經歷著又一次偉大的變革,這就是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實現能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前不久,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談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共同發展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符合各國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
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站在全人類發展的高度,以命運共同體的眼光審視能源問題,實現這場全球能源消費和生產的革命,化解能源難題,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第一條路徑是創新改革。無論歷史、現在還是未來,創新與改革始終是促進能源發展、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驅動力。如美國頁巖油氣開發技術的成熟,顛覆了“石油峰值論”,將改變世界能源版圖。目前,美國頁巖油產量已占石油產量的12%。這說明,盡管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類的創造力量是無限的,科技進步將大大提高對能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但是,這些創新從概念提出到最終應用,需要政府、企業和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以及在科技創新、行政改革、行業管理等各方面的優化和協調推進。中國愿與各國一道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鼓勵研究開發,推動各國能源創新改革與共同發展。
第二條路徑是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是綠色革命的必然要求,既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國際社會應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為基礎,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為應對氣候變暖和保護生態環境作出努力。各工業國都應下大力氣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特別是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居家生活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中國政府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到201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將從2010年的8.3%提高的11.4%,能耗強度比2010年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7%,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達到15%。
第三條路徑是國際合作。能源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下,問題的解決也必然需要國際合作。各國應從“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觀念出發,重新審視和構建全球能源體系,這包括:樹立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能源先進技術的轉移;倡導能源出口國、消費國和中轉國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建立全球能源資源市場穩定機制;不斷推進能源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等。中國將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提高能效、節能環保、能源管理、政策法規等領域加強國際對話交流,參與完善國際能源市場監測和應急機制,深化在信息互換、人員培訓、協調行動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我們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攜起手來,深化能源領域交流,擴大務實合作,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對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文/曾培炎 作者為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