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新疆準東年產8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總部基地工程在新疆烏魯木齊啟動。截至目前,該項目的技術路線比選等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項目新版可研編制已啟動。據估計,該項目有望于2017年6月全面投產,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0億元。去年,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煤炭深加工示范規劃。
另有消息稱,中電投霍城6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近日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新蒙集團內蒙古鄂爾多斯40億立方米/年和國電內蒙古興安盟40億立方米/年的煤制氣項目也在不久前獲得了“路條”。
國家發改委連續為煤制天然氣項目發放“路條”,是否會掀起又一輪投資熱潮?
規劃項目已超千億
據悉,中石化準東煤制天然氣項目主要立足于新疆準東地區148億噸煤炭資源,計劃建設兩座各年產1500萬噸的煤礦和一套8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裝置,計劃總投資約700億元。
該項目主產品天然氣擬通過中石化“新粵浙”輸氣管道送出。項目及配套管道建設將是中石化“十二五”期間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新粵浙管道總長7929千米,總投資1590億元,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年,是連接新疆伊犁、準東煤制氣資源、西北天然氣和華中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廣西用氣市場的重要管道。
對于致力于彌補上游短板的中石化而言,大力發展煤制天然氣是其發展煤化工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煤制天然氣是把煤經過氣化處理,通過制氣、變換、凈化等一系列化學過程,生產出天然氣,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石油和天然氣緊缺帶來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而國內天然氣產量僅為1850億立方米左右,約有750億立方米的缺口。
此外,我國對天然氣需求的日益增長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趨勢也讓諸多企業對煤制氣項目充滿了興趣。
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說:“目前,天然氣資源已進入大規模利用開發時期,從我國資源稟賦及利用情況而言,急需建立資源戰略接替序列,煤制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有序發展煤制氣產業可以對天然氣形成有效補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核準和已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的煤制氣項目近10個,還有一些項目正在前期規劃中,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已超過千億元。
應加強整個產業鏈的布局
目前,參與發展煤制氣項目的企業既有電力企業、煤炭企業,也包括石油企業,它們無疑是看中了其未來潛在的市場空間。但煤制氣項目是否會如投資者所愿,取得期望中的經濟效益還不得而知。
國內首個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煤制氣項目——大唐國際發電內蒙古克什克騰旗40億立方米/年煤制氣項目備受業內關注。2012年7月28日,該項目打通一期工程全部工藝流程,產出合格天然氣,堅定了熱衷發展煤制氣企業的信心。
但記者近日從項目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該項目的配套設施輸氣管網由于一些原因尚未完工,雖然可以生產出合格天然氣,但無法實現管網輸送。因此,項目仍處在進行測試、優化階段,還未投入商業化生產。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分院研究員陳家仁說:“目前,生產煤制氣主要采用魯奇爐氣化法,技術上相對成熟,但發展煤制氣產業要考慮原料、水資源、環境保護、輸氣管網、成本等綜合因素。煤制氣項目多集中在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酚類物質還沒有特別好的處理方法。因此,發展煤制氣產業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因煤制宜,因產品制宜,因財力制宜,不能盲目上馬。”
劉毅軍則指出,煤制氣項目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國家應從總體上把握煤制氣項目的布局。企業在規劃上馬項目的同時,應注重項目副產品的開發利用,完善整個產業鏈,提高項目的綜合效率,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