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近日在網站刊登《木材——能源的未來》一文。文章中認為,對歐洲能源的未來產生最重要作用的可再生能源既不是太陽能,也不是風能,而是木材。
太陽能與風電雖然在緩解歐洲能源緊缺與控制碳排放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以木材為首的生物質能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最近的幾年里已占據了歐洲可再生能源消耗量的一半左右。在芬蘭,木材占據了8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即便是在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電的德國,木材也占據了38%的非化石能源使用量。
“木材是一種低碳的能源”這在歐洲還存在著廣泛的爭議,但是它已確實為歐洲減排帶來了積極影響。有人提出,應當將木材定義為一種“碳中性燃料”,因為一旦它被合理廣泛地利用于發電,其燃燒帶來的較低碳排放量足以抵消使用化石能源燃燒所捕獲的和儲存的二氧化碳量。不僅如此,木材發電的成本還遠低于風能、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木材不需要新建昂貴的發電設施,只需已連接電網的發電廠以9:1的比例混合煤炭與木材進行燃燒發電,其燃料成本與碳排量都將得到大幅度的下降,歐洲將其稱之為煤木混燒(Co-firing)。木材較之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的優勢還有穩定性供電能力。風能與太陽能都受限于大自然,但木材不會受到天氣與晝夜的影響,從而保證了供電的持續性。
但不可避免的是,隨著木材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廣泛使用,歐洲市場對木材的過度狂熱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木材在前工業時代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能源,但進入工業時代后,木材扮演的角色更多是生活原料,例如建材業、造紙業,家具業。木材的價格從2010年每噸$116上漲到了2012年的每噸$129。水漲船高的價格對長久以來依賴木材為原料的生活用品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最近的5年里,歐洲已經有20家大型的木料建材廠因木材價格上漲而倒閉。有數據顯示,以目前的市場趨勢,歐洲無法自己自足木材燃料,絕大部分的木材將從發展中國家進口。森林是生態環境最重要的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大量砍伐樹木將加重全球日益惡化的生態形式,這與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的初衷背道而馳。
木材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被廣泛利用于發電領域,其產生的巨大負面效應是否能夠通過政府補貼解決?!經濟學人在文章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目前歐洲所實施的補貼政策并不能彌補木材成為新興可再生能源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木材發電會產生雙重碳排放量,第一個產生環節是在發電廠,第二個產生環節則是在交易市場。木材需要運輸,運輸所消耗的能源也應當被計入木材發電的碳排放量。將木材發電所含所有環節的碳排放量都考慮進去,木材每發1兆瓦小時的電量將排放200kg的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補貼政策,木材發電每兆瓦小時補貼£45,與此同時社會需要花費每兆瓦小時£225的成本去支付由傳統能源轉變成木材發電的外部成本。由此看來,木材作為燃料本身或許可以稱之為一種碳中性的燃料,但其生產過程為它帶來的外部成本,很難將其定義為低碳環保燃料。
經濟學人并未對木材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前途作出過于樂觀定論。任何一種能源在為人類提供動力的同時也會消耗能量,風電如此,太陽能如此,木材亦是如此。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