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沙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環境保護迫在眉睫。日前,筆者走訪了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蘭州大學,其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成績令人稱道。
旱地農業就是要保證西部農民糧食增產
干旱農業是蘭州大學教授李鳳鳴的主要研究項目。“解決西部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要先解決當地百姓的生活問題。”李鳳鳴的談話方式簡潔又直奔主題。
90年代初,甘肅當地旱區農業生產模式落后,造成農業產量極低。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就通過破壞自然環境的方式,勉強度日。李鳳鳴表示,旱作農業的研究,首先要解決的一定是先讓西部百姓吃飽飯,即通過旱農技術實現農業產量的增產。百姓不再為生活發愁后,退耕還林等政策才能得到良好落實,生態環境才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灌溉技術的提高,是旱農技術的關鍵,雨水的收集需要水窖。水窖目前已是甘肅地區應用最廣泛的旱農項目。可在最初的推廣期,由于資金限制,應用范圍小,效果并不明顯。直到95年甘肅特大干旱小麥絕產,引起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李鵬總理親自實地考察后,在甘肅省全面推廣基礎農業,通過打水窖,將干旱農業進行全面推廣。以小麥為例,實行旱作技術后的小麥產量,每畝比以往增產百分之五十左右。
為了改善較單一的農作物種植品種,提高西部農民生活質量。健康、高效的農作物如何在干旱區種植,是李鳳鳴特別重視的研究課題,通過地膜溝壟覆蓋種植玉米的研究實驗已進行多年,打破了甘肅榆中縣不能種植玉米的歷史,目前通過地膜勾壟,玉米畝產可達800余斤。
在李鳳鳴看來,不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是空談,保證糧食增產,增加優質農業物種在西部的種植,是西部解決生態惡化問題的頭等大事。
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氣候變化及影響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半干旱區是干旱化表現最劇烈的地區,是氣候變率最大,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如果人類不加以控制,會加快半干旱區的荒漠化,演變為干旱區。基于此,蘭州大學2011年11月27日正式啟動了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氣候變化及其影響項目,并在蘭州愉中地區建立了半干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黃建平教授說,全球氣候變暖是全球變化的重要表現,不同區域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存在顯著差異。干旱半干旱地區作為全球陸地的特殊組成部分,是近100年來溫度增加最顯著的地區,特別是冬季北半球中緯度干旱半干旱區增溫達1.67K,是全球陸地平均值的2倍,雖然該地區只占全球陸地的30%,但對全球陸地增溫的貢獻高達50%,是全球變化的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我們認為全球干旱半干旱區的增溫,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干旱半干旱區冬季的快速增溫并不主要由溫室氣體的增加所致,而是由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產生,但目前還不能定量區分各因素的相對貢獻。這一問題在國際上雖然引起高度重視,但還未達成共識,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我國科學家自己的觀點。針對干旱半干旱區氣候變率大、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地表與大氣相互作用劇烈等特點,以冬季快速增溫作為切入點,研究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區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探討干旱半干旱氣候變化的動力學機制,是全面認識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蘭州大學半干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的觀測資料可以用來驗證和改進目前氣候和天氣預報模式中半干旱地區陸面過程、輻射過程的參數化方案。這對于研究區域能量和水分循環,預測我國西北干旱化等自然災害有重要作用。同時該站可以研究土地利用、水資源利用、工業及城市污染對區域能量和水分循環的影響,為西北干旱化趨勢進行預測,為評估和對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學觀測依據,同時也為有序人類活動的開展及生態效應評估提供實驗平臺。
蘭大有很多奔赴在西部環境科研一線的工作者,他們長期駐扎在我國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擔負起我國西部環境治理與建設的重任。
循環經濟是西部城市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西部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位于蘭州大學,成立于2005年。2010年5月,中心被批準為甘肅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也是全國唯一一所以研究西部循環經濟發展為宗旨的基地。
蘭大陳興鵬教授表示,西部城市發展循環經濟對于西部城市的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研究的循環經濟,從城市產業布局出發,讓企業向一個健康、高效、可持續、高循環的方向轉變,從而保證西部諸多城市能走上更健康經濟的道路。
2005 ̄2011年期間,陳興鵬教授帶領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先后為西部數十個城市進行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如蘭州市、白銀市、嘉峪關市、平涼市等。通過科學規劃和設計,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充分利用產業鏈每個環節所生產的產品及排放的廢物,最大程度做到節能環保。例如,金化集團作為金川公司的下游企業,每年消耗金川公司60~70萬噸的硫酸用以生產磷酸、農用肥等,對金川公司冶煉環節的煙氣治理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此外,金泥集團利用其粉煤灰、有色金屬渣生產水泥;鎳都實業有限公司利用鎳電解陽極泥生產硫磺產品,年利用量達2萬噸。
陳興鵬表示,目前循環經濟的瓶頸在于,很多小企業不具備規模化循環經濟生產的條件,如能實現跨區域合作,讓整個行業實現規模較大的產業鏈,會對不整個循環經濟的推廣起到積極作用。
生態環境保護后繼有人——蘭大綠隊與達爾文社團
綠隊,是蘭州大學環境保護協會的別稱。這是一個大學生組成的環保團體,從1999年開始,他們堅持不懈地做環保宣傳,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并力所能及地組織環保調查、環保活動。先后獲得“中國十佳環保社團”、“全國保護母親河一等獎”等獎項。其“普氏原羚項目”獲得了第三屆SEE?TNC生態獎(2009)環保項目獎三等獎,成為該獎項成立以來唯一一個入圍并獲獎的學生環保項目。
蘭州大學達爾文協會,成立于1982年10月,現在已成為甘肅省首屈一指的環保社團,為西部環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2004年,協會組建濕地使者項目組,參與了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行的濕地使者行動,并憑借在瀾滄江流域的優秀表現榮膺當年活動一等獎。2005年,以第一名的競標成績當選為西北唯一的一支濕地使者隊伍,并以優異的成績再次獲得2005年濕地使者長江行動的唯一一等獎。每年都參加濕地使者活動并獲得獎項。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