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灶中柴的苞米秸,如今在三十家子鎮卻成了養牛、養羊戶的“寶貝”。3月13日,記者來到凌源市三十家子鎮,該鎮北宮村農民溫大光告訴記者:去年豐收,糧食產量高、秸稈長得壯,他3畝地苞米秸以每公斤0.24元賣給宏達牛業,畝收入1650元,比秋后賣玉米還多賺了300多元,靠賣青秸收入4680元。據該鎮畜牧站負責人講,在該鎮,由于規模舍飼喂養,使過去只用來當柴燒的苞米秸變廢為寶,成了農戶養殖牛羊的“搶手貨”。
三十家子鎮有坡耕地6.28萬畝,荒山草場5萬畝。這里的農民自古以來就有用秸稈養牛羊的習慣。2000年以來,該鎮黃牛交易逐漸火爆起來。養一頭牛3畝地秸稈保證全年的需要,3個月秸稈過腹增值,每頭牛出欄純盈利至少600多元。近年來,該鎮黃牛交易市場不斷拓展,建成連接全國160多個城市、地區的大牲畜交易市場。2005年,該鎮成功引進遼寧宏達等以牛肉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農民養牛,在家門口就能賣上好價錢,當地成了黃牛、牛肉及熟制品交易中心,范圍覆蓋京、滬、冀、粵、香港等140多個城市和地區。隨著“北方牛城”的聲名遠揚,該鎮的養殖業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隨著規模舍飼喂養的迅速升溫,使過去只用來當柴燒的秸稈派上用場,成舍飼喂養主要飼料來源,秸稈青貯或制酒后酒糟為主飼料產業漸成亮點。因此“苞米秸比糧貴”也就見怪不怪了。農民溫大光告訴記者,每年春夏秸稈緊缺,農民冬貯或剩余的秸稈能賣上好價錢,每捆秸稈1.5到2元,養戶進家購買;初秋,企業或大戶到農家占地購買,每公斤0.24元,過秤點錢,每畝帶棒鮮秸稈1700元,比秋后賣玉米還貴300多元;秋后,秸稈每畝40至50元,企業或大戶占地購買,自割自運。在該鎮,記者時常看到賣玉米秸的車輛在公路上穿梭。據介紹,全鎮4500多戶農民僅靠秸稈一項就收入1500多萬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