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發改委在日前召開的山西省廢棄礦渣(山)及污染損毀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建設方案論壇會上透露,全省塌陷、裂縫、污染損毀土地已達1.2萬公頃之多,除此之外,技術、資金、產業管制和動力機制等重重枷鎖,使得生態赤字5倍于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亟需一場循環經濟的拯救。
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陳新鳳引述相關統計表示,山西三分之二的縣單元水資源超載,二分之一的縣單元土地資源超載,生態赤字是全國的5倍,萬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采煤形成的采空區2萬平方公里。大量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生產消費模式決定了山西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據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經濟研究所能源政策室主任葛維琦介紹,僅山西焦煤集團每年固廢處置量就達約2000多萬噸,固體廢物累積堆存量約1.64億噸,占地近400公頃,相當于560個足球場,若按開采1萬噸煤塌陷土地0.37公頃估算,今后每年還有大量的新增采煤塌陷。
葛維琦認為,科技創新對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支撐乏力,制約了綠色開采、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開發,同時地面煤層氣采氣權審批、燃氣市場準入等方面也面臨諸多限制也導致山西循環經濟發展壓力倍增。
陳新鳳認為,煤層氣行業缺少企業準入門檻和有效監管辦法,大量煤層氣自采自用或無效排放;國家對煤層氣的市場價格政策機制尚未構建,現有的財稅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規模開發缺乏動力;“兩權”紛爭長期存在,妨礙地方積極性發揮;循環經濟統計制度不完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循環經濟發展的速度。
葛維琦建議可允許滿足一定資質條件的企業以取得開采權的煤炭資源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貸款,允許在資源資本市場發放企業資源債券,債券可以在市場上交易。
陳新鳳亦表示,對于符合循環經濟基本原則的節能、節水、節材、清潔生產和“零排放”等減量化項目,對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產品的再制造和輪胎翻新等再利用項目,以及廢舊物資、大宗產業廢棄物、建筑廢棄物、農林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項目應安排資金予以傾斜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采用直接投資、投資入股、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特別流轉金等多種投入方式予以支持。
此外,陳新鳳認為,應優先支持企業開發和使用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建立和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信貸退出機制,優先滿足與循環經濟有關的產業、企業的信貸需求,對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建設項目實行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捆綁綜合授信。
陳新鳳表示,可參照新疆天然氣的辦法,開征煤層氣資源稅并實行資源稅從價計征,同時加強排污收費定價,全面開征氮、磷排污費;逐步推行廢物處理產業化,如加快從垃圾分類到產業化處理的市場化進程,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山西要研究開展化學需氧量排放指標初始分配有償試點,并逐步擴大到氨氮、總磷排放指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