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難以獨善其身
盡管美國由于頁巖氣的大開發能源自給率提高15%,對外依存度大幅度下降。雖然WTI 和Brent 出現顯著的價差,但水漲船高,兩者總體的走勢是一致的。如果伊朗局勢繼續惡化,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費國,高油價無疑將對其經濟復蘇構成新的困難并遲滯復蘇步伐。
2. “斷油”將加劇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最嚴重的三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都有超過10%的石油進口來自伊朗。上述三國正是歐債危機最嚴重的歐洲國家,很難承受油價上漲、債務危機惡化的風險。由于從伊朗進口石油比例較大,這三個國家很多煉油廠都是按照伊朗原油的標準建造的,如果另外尋找石油來源,改造及新建煉油廠又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歐洲在2010年,有49.5%的原油進口于前蘇聯地區,19.6%進口于中東,13.9%進口于北非,7.7%進口于西非,根據去年IEA 統計,2011年原油資源量增長主要來源與中東、亞太和非洲,因而若伊朗封鎖霍爾木斯海峽,歐盟將很難從俄羅斯尋找油源。
3.亞太地區石油供應受影響最大
伊朗超過60%的石油出口流向亞洲。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進口伊朗原油占伊朗原油出口量22%,日本占14%,印度占13%,韓國占10%。同時伊朗為中國僅次于沙特和安哥拉的第三大原油進口來源,伊朗原油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1%左右。如果伊朗封鎖霍爾木斯海峽,亞太地區無疑會受到重大影響。
伊朗局勢可能對我國石油供應產生多重影響
在伊朗被歐美制裁的情況下,伊朗油氣出口面臨困難,這種情況下,給我國和伊朗石油合作帶來了機會,增加了合作中討價還價的能力。2011年前6個月,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達到54萬桶/日,同比增49%,約占同期我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據路透社報道,最近我國和伊朗也簽署了一些石油合作項目。目前我國有近50%的石油進口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歐盟對伊朗原油實施禁運,一方面美國有可能向我國施壓,要求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我國則面臨著需要從中東、非洲和中亞俄羅斯等地區增加進口的壓力;另一方面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中東和非洲的原油也無法運抵國內,屆時國內原油消費將可能陷入困境。
我國必須選擇多元化的進口來源和多樣化的運輸方式。目前能夠補充進口是中哈、中俄陸上管道,兩條管線雖然建成但由于價格過高,一直沒有滿負荷運行。此外在管道建設之前,中俄/中哈鐵路運輸原油貿易量也達到1500萬桶/年。通過這些方式彌補國內進口原油10%(即從伊朗進口的比例)問題不大,但價格和運輸成本可能比較高。
此外,伊朗石油危機勢必將導致國際油價高漲,即使是短期效應也將增加我國原油進口成本,屆時可能會導致國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增速減緩。從長期來,我國必須加強戰略儲備,并爭奪原油定價話語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