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交鋒正在進行,現在非常忙。”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服務部的陳懷生面帶倦意,“雖然商會9月就發布了預警通知,但要來的還是擋不住。”
事情始于2011年10月19日,德國SolarWorld 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牽頭其他六家“不愿透露名稱”的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要求對中國75家光伏企業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三季報剛出,國內光伏企業哀鴻一片;“雙反”一開,實是雪上加霜,整個行業都被推到了懸崖邊緣。
但此案之兇險,遠不止于此。
美國時間11月7日下午,在距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聽證預備會議召開還有十幾個小時的時候,原告忽然提出修改調查范圍的申請,調查范圍由原來提出的中國產晶硅電池以及使用這些電池的組件和面板,擴大到所有來源于中國的晶硅電池、組件和面板。
這意味著,與原調查范圍相比,只要是來自中國的太陽能光伏面板和組件產品都會被納入調查范圍,即使其中的晶硅電池并非中國生產。
如此,本與該案無涉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晶硅電池生產企業,作為中國光伏企業的上游,亦會受到較大影響,比如臺灣地區的諸多晶硅電池制造企業。
美國光伏“破產潮”
此次“雙反”調查,直接源于美國三家光伏企業連續倒閉。 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太陽能新星Solyndra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100名員工遭解雇。
在此之前,兩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分別于8月15日和19日相繼申請破產保護。
據美國媒體報道,Solyndra公司破產前拿到的風險投資累計超過10億美元;2009年,其還得到過美國能源部提供的高達5.27億美元的貸款擔保。《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將其冠以“政策制定者的甜心”、“風投的寵兒”、“美國有史以來資金最為充裕的新興企業之一”等諸多頭銜。
三家企業一個月內連續倒閉,驚動了美國政商兩界。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主席亨利公開表示,“美國正面臨失去清潔能源領導地位的危險”。三家企業在破產聲明中,都將公司崩潰歸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競爭過于激烈,特別是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執業律師黃先生告訴記者,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施正榮曾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承認中國政府有補貼政策。盡管施正榮后來更正了他的表述,并說明是錯誤理解了記者的問題所致,“但在美國企業看來,這恰恰是他們提出反補貼調查最有力的證據”。
黃先生認為,在眾多美國議員看來,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確實給美國產業帶來了傷害。
美國眾議員麥克德莫特表示:“我們需要確保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次行動正是朝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雖然,在美國也有行業人士并不認同這三家倒閉企業的說法,但這并沒有給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幫助。
西屋太陽能公司總裁巴瑞認為,Solyndra的失敗同中國企業沒有關系,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采用多晶硅,而該公司和另外兩家破產的公司產品均不使用多晶硅。此外,產能增加使得多晶硅價格下降成為必然趨勢,但一些企業對此缺乏預測,致其產品不具競爭力,必然被淘汰出局。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總裁羅納 雷希也在公開回應中表示:“太陽能產業充滿競爭和活力,企業的繁榮與衰落都很自然。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太陽能產業競爭激烈是好事。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可以滿足更多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可再生能源市場分析公司GTM Research的報告則指出,目前美國僅有兩家光伏公司能夠與中國競爭,一家是First Solar,其采用的碲化鎘薄膜電池生產技術與中國同行完全不同;另一家是太陽電力公司(Sun Power),該公司能夠幸存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產品的轉換效率極高,中國產品無法替代。
替罪羊?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5日報道說,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奧巴馬政府386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項目原計劃創造65000個工作崗位,但實施兩年來僅增加了幾千個工作崗位。
這項計劃,原本旨在通過給予綠色能源企業低利率的政府貸款,以實現美國清潔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
破產的Solyndra公司,正是第一個獲得這項綠色能源貸款擔保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其經常被奧巴馬政府作為一種模式和樣板頌揚;去年奧巴馬還曾參觀了該公司的硅谷總部。
Solyndra破產之后,這項貸款擔保政策開始遭到質疑,因為美國納稅人5億多美元的資金可能被套牢。
但奧巴馬在一次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為清潔能源公司繼續提供貸款擔保。此外,美聯邦政府將以現金補助或者稅收抵免的方式,為太陽能安裝用戶提供相當于成本30%的補貼。
共和黨揪住不放的,是奧巴馬團隊募款大將斯品納(Steven Spinner)和這家企業之間的微妙關系。奧巴馬上臺后,斯品納以政治任命進入能源部擔任貸款監督官。
2009年,在斯品納大力爭取下,美國財政部貸款5.35億美元給Solyndra公司。今年9月Solyndra公司毫無征兆破產后,共和黨眾議員開始質疑白宮在這筆貸款擔保案中扮演的角色。
美國司法部、國會已分頭調查其中是否有作假和官商勾結行為,并查扣了大量相關人士的電子郵件。目前,已經發現斯品納之妻艾莉森在律師事務所任職,而該家律所,正好是Solyndra公司的法律顧問。
奧巴馬對美國太陽能企業關愛有加。但是,標桿企業的破產,亦讓奧巴馬政府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所以,抓住中國企業作為替罪羊,不但可以回擊共和黨的質疑,而且美國新能源公司作為奧巴馬的主要‘金主’,也決定了奧巴馬政府勢必將會對這次訴訟十分賣力。”上述美國律師黃先生稱。[page]
立案無懸念
美國時間11月8日早上9時30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召開了此次光伏“雙反”案的聽證預備會議。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新聞官員瑪格麗特 克勞林告知《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次的預備會議,是調查中信息收集的一部分;雖然并不是一場正式的聽證會,也不會有任何決議公布,但是會議的信息會被記錄在案;而且預備會議是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調查主管主持召開。
受中國14家光伏企業委托、代理此次訴訟的美國盛德(Sidley Austin)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此次預備會議上,中國光伏企業代表和原告方進行了一系列辯論。
此次預備會議,歷時2個半小時。發起“雙反”案的7家美國公司中,只有SolarWorld的美國公司兩位高管及其咨詢公司出席會議;而中方的則有尚德電力(NYSE:STP)、英利綠色能源(NYSE:YGE)、天合光能(NESE:TSL)及阿特斯(NASDAQ:CSIQ)四家光伏巨頭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聲援過中國光伏企業的美國加州太陽能發電企業重復能源公司(Recurrent Energy)也出席了會議。
原告在會前突然忽然提出修改調查范圍的申請,李磊已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拒絕這一申請。“原告這一行為,表明他們比開始更有進攻性了”,李磊稱,原告選擇這個時間提出修改申請,是利用訴訟程序玩弄技巧,打了中方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變化,對訴訟的影響現在還無法估計。李磊擔心,如果這一申請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受,接下來美國商務部也可能采用。
李磊判斷,美國方面極大可能先接受這個擴大化方案,然后在下一步調查中,根據情況逐步縮小范圍;還有兩種較小可能,一是推遲立案進行獨立調查之后,再根據情況縮小范圍;或是最壞情況——按照擴大化方案進行到底。
李磊表示,很多工作還需要做。下一步是提交初裁所需的書面材料,然后就是等待12月3日的初裁結果,該結果會對中國光伏企業是否對美國光伏企業造成了行業損害做出判斷。
11月10日上午,李磊電告本刊,美國商務部已正式立案,但調查內容并不包括原告提出的臨時修改部分。
“真正重要的節點,是2012年3月份美國商務部的初裁損害傾銷稅率出臺。”李磊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初裁標準盡管很低,但只要認為有損害可能性,認定損害就會繼續進行下去。
初裁損害傾銷稅率出臺后,美國商務部會派人到中國來實地核查,然后再對數據進行進一步檢查,得出終裁稅率。
李磊認為中國企業有很強的抗辯理由,其對最終應訴結果持審慎樂觀態度。“應訴已經得到了很多美國行業協會的明確支持——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取得的巨大商業成功,也為美國安裝業、服務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中國光伏業的很多原材料和設備也來自美國”。
然而,11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波特蘭電視臺采訪時表示,在清潔能源領域,很多來自中國的企業有可疑競爭的做法,他將比歷屆政府更為嚴厲地執行貿易法律,對美國太陽能公司的訴求表示支持。
帶頭發起此次“雙反”案的SolarWorld美國公司總裁戈登表示:“我非常高興聽到總統先生承認中國企業有可疑競爭的做法。這表示政府正在密切關注我們的情況,而且總統先生也重申了他執行美國貿易法律的承諾”。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執業律師黃先生也同樣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此次肯定會立案”。
不過黃先生認為,這類訴訟在美國非常正常,中國企業也應積極準備應訴,“但是,中國光伏企業兩頭在外的這種情況,會使中國企業非常被動,而且中國企業在保護勞工和保護環境的標準上,一直為歐美企業所詬病。這些細節,在這類訴訟中非常容易成為對方的靶子”。
美國“綠領巾”
“你是個好學生,從來在班上沒做過壞孩子;如果老師說你是壞孩子,給你戴上綠領巾,你有說話的權利么?”11月1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國內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如此形容本次“雙反”。
本次“雙反”調查發起之前,歐洲方面早有傳聞,稱要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調查。“但現在美國跑在前面了。”一位熟悉光伏行業的專業人士透露。
該專業人士稱,美國政府一直想樹立幾個標桿企業來支持國內太陽能行業發展,也給了諸多補貼和優惠政策,“怎奈這些企業總像扶不起的阿斗,在和中國企業的競爭中一敗涂地,這讓奧巴馬團隊很沒面子”。
此次提出“雙反”調查申請的SolarWorld,曾在亞洲、美洲、歐洲都建過廠,但都很快被競爭者擊退。
SolarWorld提出“雙反”調查申請的主要觀點是:中國企業實際上沒有生產的成本優勢,主要是靠大量政府補貼維持低價位,對美國市場傾銷。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李俊峰說,中國企業的價格成本,和SolarWorld、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都很相近,并未傾銷。
“中國幾大龍頭企業,尚德、天合、英利等,都是美國上市公司,如果低于成本價銷售,股東會起訴,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會進行調查,他們要承擔法律責任,不是隨便就可以降價銷售的。”李俊峰解釋。
“以前硅料價格高的時候,德國是硅料產地,中國公司只能高價采購,逼著我們在原材料之外挖潛。”一位浙江省光伏企業高管說,“近兩年硅料價格大跌,我們的成本更有競爭力了。設備都一樣,但我們管理比他們更好,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比德美公司高。”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對于七家美國企業指控的“國家開發銀行對中國企業大量授信、提供數額巨大的低利率信貸”,一位國內光伏龍頭企業高管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我們拿到的所有錢,都是商業信貸,經過正常程序審批和授信,利率也是國家規定的利率。根本不存在低利率高額信貸。作為上市公司,每拿到一筆貸款,在經審核的財務報表上都是有顯示的,拿到多少錢,利率是多少,都是公開的。”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中國“撥改貸”之后,中國政府再也不為企業進行擔保。反而,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直承諾為美國清潔能源公司提供貸款擔保,雖然這項計劃目前有較大風險。
美方甚至指責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SEIA)被中國人把持。實際上,SEIA的30多位理事中只有4位中國理事。“不是用經濟上的數據,而是用政治上的人身攻擊。”李俊峰認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常務理事表示,提起“雙反”的七家企業中,除了SolarWorld,其他六家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一共420個,根本無法代表美國光伏行業。[page]
誰先受傷?
“美國要實現太陽能產業規模化發展,可能至少要延后5年。”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官員表示,美國采取“雙反”,想把中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阻止在美國市場外,美國就只能返回原來的高成本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相關人士認為,“雙反”首先對美國光伏行業不利:“沒有中國低廉組件的支持,美國光伏行業并網電價也不可能支持每度電8美分。”美國杜邦、GE、道康寧、應用材料等上游公司和建設電站的下游系統集成公司受影響都很大。
被控的75家中國光伏企業中,不乏在美上市公司;“雙反”后,受損失的也包括美國的股東。
“作為個別企業可能勝訴,但作為行業很難勝訴。”李俊峰表示,美國或歐盟對中國實施的“雙反”,中國企業九成難以勝訴,“有原罪,對方認為中國銀行是國有的,土地是國有的,電價是國家定價,能源價格是扭曲的,不可能有市場價格——戴上這樣一個帽子之后,很難作解釋”。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則稱,中國光伏企業和行業協會等非官方渠道的反對聲音,目前“基本上已經聲嘶力竭”。
洗牌契機
業內人士預測,“‘雙反’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他們或是不重視不理解,或是沒有資源參與訴訟,這樣的企業最后結果都很悲慘,有可能會被征收非常高的懲罰性稅率,從而被逐出美國市場。”
一位中國光伏企業高管則認為,“雙反”也是一個行業整合的契機,“這個案子一開始大家都是受害者,但大浪淘沙,把小企業、沒有能力和眼光的企業全淘汰掉,最后積極應訴的、實力強大的幾家都是贏家,優勢地位反倒得到強化”。
調查發現,即使沒有“雙反”事件,中國光伏產業也已“入冬”,處于大洗牌前夜。
“我們做行業調研時,已感覺到這種滅頂之災。不僅僅是‘雙反’,主要是產品價格急劇下降。”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表示,現在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已下降到每瓦1.08美元,和年初相比跌了40%~50%。
從2011年3月起,該行業就顯露疲態。2010年,德國光伏發電裝機量陡增,各路資本一頭扎入光伏大海,產能嚴重過剩。
業內人士后來指出,2010年德國雖然光伏安裝量很高,但并非自然增長,而是企業為了搶奪最高數額的政府補貼,把工程搶在2010年年底完成所致。而當下,歐債危機嚴重消減了歐洲各國的光伏補貼能力,產業泡沫一夜崩塌。 “爆發性市場就有爆發性危機,這就是增長的陷阱。”李俊峰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必須“減肥”,就是要壓縮不良產能,把優秀產能發揮好。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