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油氣輸出國和消費國之間,以市場份額換取穩定的資源供應是保障油氣安全的雙贏之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與中國兩大石油巨頭分別合資建煉廠,既解決了煉廠長期原料來源,又解決了煉油產品銷售市場的難題。
■ 文/本刊記者 張 娥
如果說上游是地質味十足的風險性的資源采掘,而下游則是傳統的工業和商業,其競爭也更加富有“傳統性”。
當以上、下游二分時,石油工業下游就包括從運、儲、煉、化直到銷售的過程。多數西方大石油公司是從下游成長而逐步獲得在整個工業系統中地位的。著名的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就是以煉廠起家的,并通過控制運輸而掌握上游的。
3月16日,中國石化集團宣布,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簽署建立伙伴關系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Yanbu)共同投資建設一座世界級深度加工煉油廠項目—紅海煉油公司,并分別持有紅海煉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權。此舉將擴大中石化境外能源獲取渠道,并進一步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石油集團披露與沙特阿美簽署了協議。雙方將共同在云南建設煉油項目,并將從資源、加工、銷售等方面進行一體化合作。
中國石油財務總監周明春表示,之所以選擇與海外合作伙伴在中國建設煉廠,主要是考慮中國石油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種種跡象表明,中外合資煉廠建設,似乎正在經歷一場戰略轉型。
雙方互惠互利
國內最大的成品油生產企業中國石化集團與中東產油國的合作正變得越發密切,中國石化又一大型海外合資煉油項目—紅海煉油公司落戶沙特,引來業內外的關注。
中國石化集團與沙特阿美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天然氣勘探、煉油、石油貿易、工程服務等領域都有實質性的合作。據了解,紅海煉油公司計劃于2014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紅海煉油公司建成投產后,將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向世界各地市場提供清潔油品。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石化是重要的原油和成品油采購商,而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商,雙方結成的戰略伙伴關系將促進燃料貿易合作,促進兩個公司延伸在石油石化價值鏈的戰略合作。同時,雙方所擁有的行業知識、技術、經驗將提升該合資項目的價值。
繼投資上游建成1200萬桶/日原油產能后,沙特阿美目前已把在下游進行世界級投資作為長期戰略,紅海煉油公司即為此長期戰略的一部分。
顯然,此次合作意義非凡。中國石化內部人士對外表示,這是中國石化首次有意向采用合資入股的方式,在海外投資建立第一家煉油廠。
轉投發展下游煉油產業,或許是中國能源企業擴大海外石油來源的新選擇??紤]到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對原油出口的限制,進口成品油將有利于保障我國的成品油供應。與此同時,合資煉廠的油品可以靈活選擇在世界其他地區銷售,利潤空間進一步放大。
專家認為,中國石化這次布局海外煉化市場,體現了對整個產業鏈完善的重視,將有助于中國石化降低海外布局風險,擺脫西方石油巨頭對下游市場的控制。很顯然,中國石化此舉是在從“國內導向”向“全球化的視野”轉變,經濟效益也將明顯提升。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認為,建立合資公司是雙方合作較好的方式,中國石化能獲取更多的境外能源渠道,而沙特阿美則可借助中國石化的營銷網絡擴大銷售范圍。
在傳統的油氣輸出國和消費國之間,以市場份額換取穩定的資源供應是保障油氣安全的雙贏之計。
“隨著合作的深化,合資煉廠的油品占領中國市場的份額會有明顯的提高。”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朱和教授表示。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元華表示:“這種合作是一種共贏的模式。通過合資煉廠,幫助當地就業;而煉油產品可以運回中國國內,增加供應,這比運回原油再加工更經濟更劃算。首先,在輸出國加工原油,解決了國內污染的問題;其次,運輸一噸原油的空間可以運輸更多的成品油,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運輸成本。”
熱衷于資源國
中國石油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云南合資建立煉廠的項目同樣讓業內十分看好。
“允許輸出國進入消費國煉油,讓一部分利潤給輸出國,會使兩者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向消費國提供原油,油品就成為輸出國‘分內’的事。輸出國為了更多獲利以及實現多元化經營也希望產業鏈下延,而石油工業的特點則是要求將煉廠、油氣化工廠建在有巨大消費市場的地區。”中國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抗教授指出。
可見,諸多因素促成了沙特石油公司與中國油企的多次合資。無論沙特石油公司是與中國石化,還是與中國石油開展股權合作,合資建立下游處理能力,間接解決了長期原料來源。
2010年沙特向中國出口原油4464.2萬噸。2011年中國石油與沙特阿美的原油供應合同量將達到1000萬噸。沙特阿美公司將根據一項長期合同向云南的合資煉油廠供應原油,而中國石油將負責在市場上銷售這個煉油廠生產的精制石油產品。
專家稱,中國的石油和沙特阿美的戰略合作關系也代表了消費性的國家石油公司和生產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一次新合作。這是一種戰略意義的轉型。
目前海灣石油大國對于與中國在下游煉化領域合作興趣頗多。有消息稱,近日中國石化與科威特石油簽訂90億美元協議,在中國南部湛江興建一個年處理量1500萬噸的煉油廠和一個年產100萬噸乙烯的化工廠。該項目目前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準。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在天津合資建設煉油項目的協議。
朱和教授認為:“這些合作項目均表明,煉油項目建設上,我國石油公司與資源國企業合作的概率明顯增加,也表明我國煉油工業戰略舉措的新轉變。今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油氣合作除了上游與資源國合作,下游合作項目也全面開展,這表明煉油工業發展思路有了新的方式。今后我國煉油業與資源國合作為基礎,合作的面更廣—從俄羅斯到沙特等諸多產油國,合作路子也更寬了,這肯定是好事。”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沙特與中國石油企業成功合作,兩國公司從上游合作走向下游,都表明了合作項目的深入發展。合資煉廠,對產油國來說原油供應有了穩定的去向,而對我國而言則意味著有了穩定的資源供應。”朱和進一步表示。
“廣種薄收”模式
短短20多年,中國石油工業開始在國外的下游顯現其存在。中國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抗教授認為,中國公司在國外的下游領域取得進展是有困難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做得到的。
對中國來說,中東石油資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墒?,中東是西方石油公司傳統的勢力范圍,他們在石油國有化后依然是各國家石油公司依靠的對象,其石油文化有濃重的西方色彩。之前,歐美發達國家對我國有較強的警惕性,殼牌等巨頭們出售的很多下游資產都不愿意賣給我國石油企業。
中國石化一位高層透露,公司此前多在上游資源參與投資合作,而在下游的煉油業務方面多以技術轉讓、工程建設的方式“走出去”,沒有采用合資入股的方式。
盡管在紅海煉油項目中,中國石化僅持有37.5%的股權,但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收獲了。
張抗教授在其研究中指出,西方石油公司經營多年的老區中國公司仍有進入的可能,“石油蛋糕以瓜分完畢”是一個靜止的不全面的說法,何況有些國家出于外交和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策略也很歡迎來自中國的合作。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主要在世界范圍內追求高回報,一些基礎部門仍需要外國公司合資經營。
“我個人主張,我國石油企業可以趁各種機會‘廣種薄收’,對每個較好的項目都參與一點,這可能更利于我國石油公司更多地占領市場份額。”石油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國際石油公司的王才良教授表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