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石油市場,一股資產出售的浪潮正在歐美石油巨頭間此起彼伏。這種戰略,對于歐美石油巨頭來說是資本運營的選擇,對于我國油氣企業來說可能是另一種機會來臨。
■ 文/本刊記者 張 娥 齊鐵健
對于跨國石油巨頭們來說,追逐利潤 是自始至終的目標,任何行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點而進行。
在過去的一年,可謂是國際石油公司大筆出售資產的一年。彭博社數據顯示,2010年荷蘭皇家殼牌、英國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總共出售了價值495億美元的資產,創12年以來新高。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沃瑟(Peter Voser)近日向外界透露,到2011年底,殼牌計劃出售70億~80億美元資產,來優化公司的資本效率。殼牌連連出售資產,凸顯這一行動力度。
而事實上,幾大石油公司出售資產的規模仍在擴大,去年第四季度幾大石油巨頭出售的資產價值高達200億美元,2011年,這種出售資產的趨勢或將繼續保持。
以退為進策略
依然清晰地記得,在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經濟下滑最為明顯的2009年,全球石油行業陷入低迷狀況,全球石油需求量急速下挫。
上述狀況直接導致全球石油巨頭的石油生產受到強烈打擊。從上游石油開采量的減少,再到中游煉廠設備停產待產等,這些產業鏈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過冬”措施。而這種沖擊明顯地反映在了跨國石油企業們的戰略對策上。去年一年,石油巨頭們開始了大手筆的資產出售。 最值得理解的當屬英國石油公司。“作為一個突發性事件,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給BP帶來巨大沖擊,不能不說是對企業的一種致命性打擊。為了保證企業現金流不中斷,BP開始了內部動作和措施,該出售的就出售,該整合的整合。從內部優質資源的重組,到邊緣資產的出售,一個又一個項目的出售消息公布,拉開了BP新一輪的資產交易。”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廣榮表示。 張廣榮副研究員認為:“下一步BP會進行大量的資產重組。同時,BP還會加大投入以保障今后的安全生產,以及對墨西哥灣沿岸持續的法律補償等。” 事實上,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資產出售也很引人注目。去年,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就表示,2010年上半年企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近4倍,這主要得益于出售一些資 產帶來的收益。在第二季度的凈利潤中,還包括17億美元的處置資產所得。
此外,殼牌的資產出售在去年也是大手筆,這種趨勢在2011年還會得到加強。“2011年,殼牌公司計劃出售資產套現50億美元。”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沃瑟表示。
對于這些跨國巨頭們的戰略,石油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國際石油公司的王才良教授表示:“BP處理資產主要是為了籌集更多現金彌補之前漏油損失,保障足夠的現金流。而殼牌等石油巨頭們出售資產的這種手段,并不是不想經營這些產業,而是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將出售資產所得集中到最有希望、更賺錢的項目上去,這是一種策略。”
“從長遠發展戰略考慮,跨國巨頭并不是退出行業,而是把握更核心優質資產,這是確保經營風險控制。”張廣榮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出售下游資產,主要基于幾方面的考慮:一是歐美發達國家煉油能力過剩,很多煉廠都建在發達國家地區,近幾年這些發達國地區的油品消費量卻沒增加,反而有所減少。煉油能力過剩的區域,關停并轉煉廠是跨國企業的普遍做法。二是亞洲地區隨著需求的增加,新增煉油能力趨勢明顯。三是大量出售發達地區的加油站資產,將那些不太賺錢的加油站賣給承包商,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但不會影響石油巨頭們的控制能力,油品批發權還在自己手中。”王才良教授進一步分析道。
優化資產配置
對于殼牌來說,“更多的上游,更營利的下游”是殼牌追求的目標。
很明顯,這輪出售和優化資產的過程中,在石油上游開采領域,殼牌也是有取有舍,放棄產量低的成熟油田,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深海油田。
去年11月5日,殼牌以4.5億美元的價格將所持有的6塊墨西哥灣油田權益出售給美國W&T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所出售的6塊油氣田多為成熟油田,總探明儲量為2700萬桶油當量。
這也是殼牌到2011年底剝離全球70億至80億資產的一部分。殼牌美洲部門主管馬文表示:“殼牌希望將精力集中在最具增長潛力的投資領域,墨西哥灣的部分油田已經不符合這樣的定位。”殼牌同時表示,將繼續投資墨西哥灣。該公司最近宣布兩處很有前景的深水產油區,殼牌各擁有80%和55%的產品分成權。
王才良教授分析,“相比較而言,上游資產的收縮戰略規模較下游資產的出售要小得多,這是因為上游仍是加強的重點。從殼牌的上游產業鏈發展來看,近十年來,殼牌上游的儲產量增加很快。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殼牌等跨國巨頭事實上將把資本集中到贏利更好的項目上,將那些不太贏利的項目處理掉。”
殼牌不僅僅出售和優化石油業務,就連最看好的天然氣業務,也要進一步優化。
去年11月9日,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以每股42.23澳元出售了總價值33億澳元的伍德賽德股票。這些股票約為殼牌持有伍德賽德所有股票的1/3。此次交易完成后殼牌仍持有伍德賽德24.27%的股份。這次出售的原因是基于殼牌在澳其他領域的良好發展。殼牌已經不需要依靠伍德賽德來作為其投資的“殼”了。
但是,殼牌計劃到2015將天然氣液化能力提高20%,而澳大利亞仍然是這一計劃的關鍵一環。
“很明顯,所有這些行動都是為了讓殼牌的總體資產優化配置,讓資產更合理、更有效益。不是追求總量權益,而是為了保留一定的現金,更精細化地挑選資產。這些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經濟效益。”張廣榮副研究員進一步表示。如果是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一些跨國巨頭出售資產是為了獲得充裕的現金需求,BP出售資產是為了彌補漏油損失而需要獲得大量的現金,那么殼牌的資產出售則是從優化資源的角度從容地配置資產。
也許就在沃瑟任內,這家百年老字號的石油公司或許會化身為天然氣公司。2004年起在天然氣領域大手筆投資的殼牌,2012年的天然氣產量就會超過石油。沃瑟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砍掉殼牌煉化業務的15%,把錢用到上游勘探的刀刃上。這家在下游業務有傳統優勢的石油公司的一個明確方向是,打算把更多力量放在上游。
挺進優質區域
從全球來看,沃瑟表示:“2011到2014年,我們計劃用1000億美元進行投資。”這里面包括了很多大的項目,我們叫做大象(big elephent),其中將有很大一部分投資到上游業務,例如投資深海鉆井這樣的高成本項目。
在拋售資產的同時,殼牌也在積極進軍深海,像北極這樣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地區,殼牌也在積極爭取。殼牌開發阿拉斯加Beaufort和Chukchi海域油氣資源的計劃因為來自監管和法律方面的阻力已經擱置了4年。在北極開發項目上,殼牌已經花費了35億美元。
近日,殼牌為了推動項目通過審批不惜在全美范圍內做宣傳,并稱已經接近了最后克服監管障礙的階段。
因為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奧巴馬政府一度中斷了批準任何新的海上油氣開發項目,包括環境敏感的北極地區。深海鉆探禁令解除后,殼牌一直在給美國內政部施壓,希望內政部能夠在年底最終批準其北極項目。
張廣榮副研究員認為:“從長期發展判斷來看,殼牌認為墨西哥灣并不是發展石油產業的優質區域,殼牌可能認為北極才是新的發展領域。在北極殼牌看到的希望更大,資產更有潛力。只有比別人更早地進入,迅速站住腳跟,才能確保盡快把握住該領域的優質油氣資產、有潛力的油氣資產。”
業內專家表示:“殼牌的行為足以表明,趕緊將那些非優質資產轉讓出去,而是為了更好地挺進那些有潛力的油氣區域。今后,只要是殼牌看好的油氣資產核心區域、前景潛力巨大的區域,都是殼牌等跨國石油巨頭們準備介入的。”
從地域來看,殼牌是繼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之后,又一個因為利潤微薄打算退出非洲石油下游業務的跨國石油公司。然而與此成為鮮明對照的是,殼牌把集中力量拓展在華市場作為公司的發展戰略。殼牌首席財務官西蒙•亨利表示要“幫助中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并與之共同發展業務”。
中國油企伺機而入
針對跨國石油公司近期對內部非核心資產進行整合,將那些效益較差、品質不高的資產,甚至包括下游賠錢的加油站及煉廠設備進行轉讓,而保留那些優質核心資產,以便更好地實現利潤的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負責人、經濟學博士后何曼青表示,跨國石油公司出售資產體現的是他們的資本運營戰略。就是通過收購、兼并、出售、轉讓、交換、合資等,優化組合現有的每一份資產。通過合并與收購活動來改變公司的規模與競爭范疇,借助重組與整合來提高公司的資本與經營效率,并削減成本是跨國大石油公司擴大公司自身規模、增強實力而普遍采用的手段。例如,埃克森公司重組后年節支增效達28億美元,BP公司重組后年節支增效達22億美元。通過這一系列合并案,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角以新的“面孔”出現在世人面前,埃克森美孚、殼牌、BP、雪佛龍德士古、道達爾菲納埃爾夫這“五巨頭”超大型石油公司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那么,殼牌等跨國石油巨頭的做法,是否會對中國的石油企業造成一些影響?中國石油巨頭是效仿歐美跨國石油巨頭做法,還是抓住機遇獲得這些被轉讓的資產? 王才良教授表示:“歐美跨國油氣巨頭出售資產,對我國油企有有利的一面。他們出售的資產大多價格較低,這意味著我們能以更便宜的價格、更多的機會購買油氣資產,可以有更多機會占領市場份額。”
殼牌等巨頭們出售歐美發達地區的下游資產,包括煉廠、歐洲的加油站等幾年前就開始了。之前,歐美發達國家對我國有較強的警惕性,很多資產不愿意賣給我國石油公司。
“我個人主張,我國石油企業可以乘機‘廣種薄收’,將每個較好的項目都買一點,但不宜進行大規模地購買。這種積少成多的方式,可能更利于更大地占領市場份額。”王才良教授建議。
張廣榮副研究員認為,殼牌等跨國巨頭出售的資產,在殼牌等企業看來,他們認為不是最優質的資產,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適合我國的石油企業。比如某些區域內政治動蕩,這些區域的油田、鉆探工作存在較大的不安全不確定因素,不利于歐美國家石油企業,但中國與當地政府有良好的關系,這些資產在我國石油企業手中會發揮更大的效益。我國企業可抓住這樣的機會。
“我國石油企業可以根據全球性戰略,通過對國內石油需求判斷、收購阻力以及油氣產業鏈更完整等諸多環節全面評估,對風險嚴格控制后,再決定出手或不出手。”張廣榮副研究員表示,“每個企業每個階段的發展戰略不一樣,我們若有需求,可以選擇性地挑選一些戰略性資產,優化資源配置,但并不是照單全收,可能某些區域內出售的價格低廉的資產,并不適合我國的油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