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一群堪稱中國循環經濟領域“腕兒”級的人物,應中國社科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之邀來到山東濱海小城日照。此行頗有點“現場研討”的味道,現場看點——黃海岸邊一座規模巨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僅用7年時間便實現了鋼鐵產量進入全國十強,2010年利潤45億元,上交稅金31億元;就地研討——“確實感到振奮!”一番參觀后,專家們不止一人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他們似乎沒有想到,在鋼鐵這個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中,一個以如此快速度發展的民營企業,竟然同時有效形成了資源與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用公司老總杜雙華的話說:“幾年來,我們累計在循環經濟體系上已經投入資金30.2億元,結果是2010年我們76億元的利稅有一半來自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
在日照鋼鐵,巨大的燒結余熱發電機組矗立眼前。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它們利用燒結環冷機廢氣中的余熱,通過余熱鍋爐產生蒸汽發電,年發電1.28億千瓦時,同時減少相當于燃燒8.07萬噸標準煤產生的有害氣體。在據稱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煤氣綜合利用電廠主控室,一排屏幕上顯示著各類參數。這是日照鋼鐵投資14億元建設的煤氣發電系統,利用公司鋼鐵材生產中產生的富余煤氣發電,年綜合利用煤氣110億立方米,真正做到了“廢氣全回收,綜合再利用”。
“用煤產生的副產品煤氣最后用來發電、煉鋼,從效益投資上看非常合算。民營企業敢于創新敢于冒風險,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日照鋼鐵運行比較成熟,經濟運行成本、技術和管理方面都超過了不少國有企業,值得國有企業學習。”中國鋼研總院首席研究員周渝生如此感慨道。
日照鋼鐵2010年的一個數據讓國家環保部總工楊朝飛倍感興奮——公司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體系共完成自發電30.3億度,占全公司總用電量的52%,節省37.3萬噸標準煤,產值18.5億元,全國排名領先。“來到這里很受鼓舞,日照鋼鐵是負能煉鋼,如果全國的鋼鐵廠都能做到這樣,那就能解決能源很大的問題。這樣做的效率很高,把自己的余熱、余壓、可燃氣體都集中起來利用,不用遠距離運輸、發電,這是中國企業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方向。”
“我們說的環境污染其實就是資源污染,把資源放錯地方那就是環境污染。固體廢料循環利用,就把回收循環利用跟固廢物結合在一起,最后實現資源的回收綜合利用。資源高效益合理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根本。”日照鋼鐵固體綜合利用項目似乎就是對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翟勇這番話的物化。龐大的固廢回收廠轉底爐在不停地運轉著。日照鋼鐵總工謝國海介紹說,這兩條投資1.87億元,于去年5月建成的20萬噸固體廢棄物生產線,年產金屬化球團32萬噸、富鋅精粉3萬噸。而它們所用的原料是每年產出的轉爐污泥和高爐灰。這既解決了日照鋼鐵固廢占地和污染問題,又實現了鋅、鐵、碳等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
“日照鋼鐵十分重視先進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這對循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這是專家們會后形成的《日照鋼鐵循環經濟暨節能減排研討會會議紀要》上的評語。沒有自己成規模的研發機構,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日照鋼鐵創新的欲望和步伐。前面提到的固體綜合利用項目技術,是他們與鋼鐵研究總院共同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低品質鐵礦冶煉帶來的耗能高和產量低的難題一直困擾著煉鐵行業。謝國海介紹,他們研發的“低品質礦高效煉鐵新技術”突破了這一瓶頸,目前該技術不但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鑒定,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也為我國低品質鐵礦的利用開辟了一條新思路。赤鐵礦精粉球團生產技術屬于國家“十二五”工作計劃的重點項目,公司已完全掌握了高氧化鋁燒結礦、高氧化鎂燒結礦的生產技術,率先完成了全赤鐵礦精粉的生產實踐,球團礦生產各項指標基本達到了赤鐵礦精粉生產球團的水平,在國內外屬首創。2010年,燒結全年平均低堿礦比例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巴西精礦球團生產日產量突破3600噸,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主任李文軍曾與山東鋼鐵企業在循環經濟方面有過合作,他也表示日照鋼鐵在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上的這些突破,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鋼渣處理,在國內很多鋼鐵廠都有,但是日照鋼鐵的鋼渣處理是一個典型的從廢物到產品的生產過程,技術上非常有特色。”
盡管如此,杜雙華在他的2010年總結報告中對日照鋼鐵在創新和循環經濟發展方面仍提出了若干不足,對2011年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們主業不再擴建了,規模不再擴大了,企業做強的效益增長點就在循環經濟上。為此我們必須全方位走創新之路。
“循環經濟只有效益問題解決了,循環經濟的生命力問題才解決了。日照鋼鐵在發展循環經濟上確實是鋼鐵行業亮點之一,在全國鋼鐵企業有推廣價值。我們這些專家應共同呼吁,一切成功的循環經濟技術、管理方式能夠在‘十二五’規劃期間不斷擴散。”中國社科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這樣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