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一番表態竟然對浙江海寧及云南曲靖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產生了爆炸式的影響——日前,住建部的有關官員表示,隨著平板太陽能熱水器技術趨于成熟,將鼓勵和扶持這一產品進入城市。在外界看來,這無疑是太陽能熱水器加速進城的積極信號。隨后,據當地媒體報道,國內太陽能產業最發達的兩個地區海寧和曲靖的相關企業紛紛開始放棄真空管轉而做起了平板太陽能。
這種聞風而動的做法,暴露了我國太陽能產業很不成熟的弱點。而這一現象在2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當時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興起,從而帶動了一大批作坊式的企業,干起了“高科技”行業。
時至今日,太陽能產業一哄而上的負面影響仍然沒有消除。目前,太陽能市場有7000多家生產企業,絕大部分處于作坊式發展階段。
一個很明顯的例證是,相比前兩輪太陽能下鄉中標品牌,2010年末的第三輪下鄉243家中標企業除94個品牌三輪全部中標之外,還出現了105個前兩輪均無中標的全新品牌。在家電下鄉政策的拉動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然而由于門檻低、企業多,市場競爭十分混亂。“為了追求利潤,一些作坊式、游擊式小企業采用的原材料和配件基本上都是以低價為原則。2010年上半年,一批企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用質量不合格價格低廉的產品去競爭市場,致使太陽能行業進入了低迷期。太陽能家電下鄉雖然拉動內需,但慘烈的競爭也為低質低價的裸奔者提供了賽場。
毫不夸張地說,在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大批的作坊式企業正在演繹著“我的市場我做主”,產品質量不合格、售后服務不到位、缺乏誠信等問題時刻考驗著這一行業。
不可否認,我國太陽能市場空間仍然很驚人,據中國太陽能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2009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就突破了4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50%;2010年的實際使用量是1.68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總量的 70%以上,我國世界第一大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但如何利用好廣闊的市場,讓這一產業進入良性發展的階段,是值得業內反思的。同時,政策的導向也至關重要,繼續放任小而雜的企業,只會讓太陽能市場混亂下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