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網訊 從2002年開始,我國光伏產業就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在過去5年里,國內太陽能電池年產量從139兆瓦增至近4000兆瓦。
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躍升至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產能占到全球50%以上,全球最大的15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中,有10家來自中國。然而,我國光伏產品原材料50%依賴進口,產品90%以上出口到國外,這給整個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光伏產品市場出現很大程度的萎縮,使得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急劇下降。從2009年12月到2010年上半年,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從“10字頭”跌進“8字頭”, 半年時間,歐元對人民幣貶值超過16%。中國光伏行業80%以上的市場在歐洲,使得光伏行業成為歐元貶值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對中國光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這種以出口為主的光伏產業發展局面使得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受國外需求影響大。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就會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如何才能讓光伏產業“墻里開花內外香”?打開國內市場、擴大應用是關鍵。作為世界公認的未來全球最大光伏市場,我國光伏市場尚未完全啟動。目前我國應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多管齊下”擴大光伏產品國內需求,打開光伏產業國內市場。
首先,國家應給予光伏產業長期的、有效的、可執行的政策支持。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無疑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盡管政府已經推出了預計補貼總額在100億元左右的“金太陽工程”、“太陽能屋頂計劃”等政策,但這些項目還只局限于示范工程。其中“金太陽計劃”屬于一次性政府補貼,不具有可持續性。而啟動國內整個光伏市場需要的是最科學、投資效益最好、最具可操作性、最具可持續性的政策,如“上網電價法”。國家應盡快實施“上網電價法”,通過明確光伏發電價格,給予投資者和用戶一個良好的預期,促進光伏市場的發展。
第二,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太陽能電池占光伏發電系統成本六成以上,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是降低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盡管我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產量世界第一,成本也比國際平均水平低20%~30%,但和“平價上網”的要求相比還相差很遠。要想達到1元/千瓦時的電價水平,光伏系統售價要低于8元/瓦,效率要高于20%;非晶硅等薄膜組件的單價要低于6元,效率要高于12%。
第三,解決太陽能電池原材料問題。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就要解決多晶硅的問題。目前,我國多晶硅50%依賴進口,根據最近中國海關披露的數據顯示,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共進口多晶硅3.15萬噸,前11個月的累計進口量已經達到4.189萬噸,預計2010年全年進口量將達到4.5萬噸左右。其中,11月進口量達6153噸,同比上升159.8%,環比上升45%,刷新9月進口4757噸的最高記錄。要解決我國多晶硅這種“依賴進口,受人牽制”的困局,首先,國家應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壯大發展規模;第二,鼓勵多晶硅項目在西部資源和能源豐富地區落地。生產多晶硅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占據了多晶硅成本的30%~40%。而我國西部地區石英儲量大,能源和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第三,鼓勵多晶硅企業兼并重組,整合現有的多晶硅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在根本上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