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產業發展的加速,國內光伏企業對多晶硅的生產需求也日趨增長,但由于多晶硅原料長期依賴進口,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又受到政策、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多處于“看著眼前巨大的市場蛋糕卻無權分享”的狀態。目前,國家已將光伏產業列為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晶硅依賴進口將非常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國內多晶硅生產問題不容忽視
面對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國內企業供應能力有限,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不得不從國外購買多晶硅,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由于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的落后及政策的模糊不清等因素,只能將巨大的市場拱手相讓。
當前,許多國內光伏企業宣布擴大其多晶硅業務的產能,但多晶硅的一些關鍵生產設備還需要大量進口,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多晶硅行業的生產成本,這是國內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限制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少部分企業在多晶硅產能、生產成本和品質方面已經可以和國際巨頭一較高下,而大多數企業實力依然較弱。據統計,目前全世界70%左右的多晶硅是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出來的。同樣是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能耗過高,致使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在成本控制方面明顯落后于國際多晶硅企業。大部分多晶硅廠商采用非純正的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不能有效地回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產物,致使環境受到破壞。
此外,相關部門對多晶硅產業發展規劃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晶硅產業的發展。
短期依靠長期訂單解決供需矛盾
國內多晶硅現貨市場價格不斷攀升,但國際市場的多晶硅價格卻相對穩定。短期內依靠國際市場來平衡國內供求關系,還是可以考慮的。
中國光伏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引導多晶硅市場規范的同時,不妨吸收國際公司的通行做法。他說:“當前,國際主要多晶硅廠家為了長期戰略合作需要,主要以長期訂單為主。這是因為國外多晶硅企業產量較高,長期訂單有利于量產調度,降低庫存壓力;其次是歐美國家太陽能電池制造廠由于制造成本高,紛紛將制造業務向亞洲地區遷移或以代工方式生產,使得本國對多晶硅現貨市場需求下降;另外,電池制造企業產能規模不斷擴大,急需通過長期訂單穩定原料供應。我國部分多晶硅企業因投產不久,產量規模不大,尚未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所以現貨居多,價格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而長期訂單的價格則相對穩定,在目前多晶硅市場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長期訂單的低價優勢較為明顯。”
該負責人還提到,我國政策也應該給多晶硅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他說:“在目前我國電池組件大量依賴出口的情況下,將無法對進口多晶硅進行提收關稅以平抑價差,因此,需要政府對多晶硅行業適當引導,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布局,提高我國多晶硅產品競爭力。”
擺脫困境治標也應治本
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存在的問題,不能只依靠長期訂單解決,如果想要徹底擺脫這種困局,就必須找到治標也治本的方法。業內專家建議,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壯大發展規模。多晶硅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從國外多晶硅行業的發展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第二,鼓勵多晶硅項目在西部資源和能源豐富地區落地。生產多晶硅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占據了多晶硅成本的30%~40%。而我國西部地區石英儲量大,能源和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非常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實現能源就地轉換,提高能源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鼓勵多晶硅企業兼并重組。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已經有50年的歷史,但長期以來,國際市場中多晶硅主要由7大廠家供應。而目前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硅企業在40家以上,一些企業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等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多晶硅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硅企業。
第四,盡快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自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來,多晶硅項目的技改、新建、改(擴)建等審批變得十分嚴格。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亟待通過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行業新準入標準。
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而多晶硅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多晶硅生產企業的競爭力,對整個光伏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