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會議上,世界銀行展示了發展碳金融的新思路,即開始加強推動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內部的碳交易市
世行行長佐利克在坎昆會議期間,宣布建立籌集目標為1億美元的“市場準備伙伴基金”,該基金與世行其他碳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并非CER(清潔發展機制CDM核證減排量)買家,而是為了幫助各國國內碳交易體系的能力建設。
這對碳市場是一個積極信號,反映出世行對各國內部碳市場巨大潛力的預期。
世行一直是碳金融不遺余力的推動者,以前其碳金融思路都在CDM機制。從2000年開始,十年來,世行管理的碳基金總額從1.45億美元增長到23億美元,旗下的碳基金有12只之多,都是CER買家。
而CDM的未來發展與《京都議定書》延續問題緊密相關。在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上,世行向市場發出積極信號,宣布成立碳伙伴基金,該基金在2013年之后將繼續購買碳減排量。
然而,《京都議定書》延續問題在坎昆會議還是“無果”,有不少碳市場人士感到彷徨。
在世界銀行高級咨詢專家Xueman Wang看來,“CDM是締約方之間的機制,有很多積極因素,也會繼續往前走,但是畢竟規模還比較 ”
其實,發達國家內部的碳市場已經開始發展。其中最成熟的是歐盟的EUETS,自2005年就開始啟動,新西蘭今年啟動碳排放交易體系,日本將于2013年啟動強制性碳交易。
發展中國家也在進行探索,例如,智利在探索建立一個國內排放交易制度,印度在積極建立可再生能源和能效證書的交易制度,中國把“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寫入“十二五”規劃建議中。
顯然,發達國家碳交易的經驗比發展中國家豐富。世行的“市場準備伙伴基金”要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系在一起,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贈款,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國內交易體系和利用其他市場手段實現國家的減排目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