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確定減排總量,決定了中國碳交易的開展無法照搬別國的模式,而要進行真正的碳交易,中國目前還缺乏哪些條件,政府在其中應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11月18日在長沙舉辦的中英氣候變化研討會上,湖南省CDM項目服務中心主任張漢文和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杰夫也和時代周報記者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時代周報:2008年長沙就建立了環境資源交易所,尷尬的是,兩年來只做了一次買賣。全國這樣的情況應該也不少,有這樣的交易所存在,但沒有發揮作用。
張漢文: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中國還沒有一單真正的碳交易,包括排污權交易。為什么形成不了交易?就是市場,我不太同意這一種觀點,政府該做的都做了。實際上關鍵是政府沒做,因為沒有政策。政策到哪里市場就到哪里,政府沒有搞怎么會有市場呢?
黃杰夫:沒有什么好尷尬的,大家都在探索,二氧化硫美國交易了20年,政府確實在里面發揮了很多的作用。但目前我們的執法力度不夠,違法成本太低,例如在美國二氧化硫每超排一噸要罰3000美元,而且還要進監獄。任何一個是市場的都要符合市場規律,進行金融市場的交易,如果說還是半行政半市場,就是一個四不像,再過10年還是沒有市場。所以以后的二氧化硫也好,二氧化碳的交易也好一定要打破市場界限。
時代周報:有一個說法指碳排放的增加并不是造成全球變暖的原因,這是一個陰謀論嗎?
黃杰夫:2009年阿拉斯加一個900戶人的小鎮舉行了一次投票,表決是否要把這個鎮從海岸線往內地遷移九英里,因為氣候變化他們居住的區域離海越來越近。所以是不是陰謀論,還是由自然科學家來解釋吧。
張漢文:溫室氣體對人類的生存有害是毋庸置疑的。境上認識這個問題我覺得中國減排可做可不做。但是從資源的角度來講,那就不得不做。也許還有26年石油就要耗盡了,煤炭還能用50年,如果還不搞節能減排肯定是不行的,從資源的角度來講你必須馬上動手。
時代周報:政策配套要如何完善才能加快中國碳交易市場的成熟呢?
黃杰夫:我反復強調要在中國開展碳交易試點,而且要和國際談判分開來。國際談判是政府間的,這個談了18年,從1992年里約熱內盧談判到今年11月的坎昆會議還要談。我覺得國際談判和在中國進行這樣的試點分得越開,越有好處,我們做這樣的試點是為我們自己企業的發展,為我們自己可持續改善我們的環境。國際碳交易之父桑德爾博士將一個金融市場的形成總結為十二步,講得夸張一點,這12步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內部規律。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規律本身,并參照國外的經驗教訓,我非常有信心跟國內大多數人士合作把國內的碳市場交易一炮打紅。
張漢文:從國內來講,省里面的一些領導就在擔憂,因為你講的這個談判與我們試點分開,往往很難實現。碳交易的好是對世界來講的,但是對地方來講是件很可怕的事,地方政府有很多擔憂,但湖南省還是想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全國都想吃第一個螃蟹,為什么沒有來吃?因為這里面存在的問題太多了。
黃杰夫:我不同意碳交易是很可怕的,也不同意碳市場很好。我們要客觀來評,我從來沒有認為碳市場就是靈丹妙藥,它只是眾多工具之一。至于說碳交易會不會影響到地方企業的發展,就像一把刀如果沒有用好,完全可以影響到地方企業的發展。
美國最大的電廠也自愿加入碳減排交易,給自己戴了一個綠帽子,他們并沒有因為參與了碳交易,被迫增加了成本,就倒閉了,恰恰相反他們正是因為參與了碳交易,做了大量清潔能源,包括風能的投資,并繼續保持著它在行業第一的地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