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改變世界的能源”,這是近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的主題。出乎很多人意料,大會發布的權威信息表明,中國已成為全球利用熱能量最大的國家,世界排名第一;美國則占據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全球第一的位置。
作為一種新的清潔能源,地熱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選擇。其中,地源熱泵因為其節能減排優勢,已先行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廣泛利用,目前,世界地源熱泵應用的前5個國家是美國、中國、瑞典、挪威和德國。
上海世博會的標志性和永久性保留建筑物——世博軸,采用的就是中國目前最大規模應用地源熱泵和江水源熱泵技術的中央空調。也正是基于此類技術創新,世博軸整體設計還獲得了亞洲國際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的“最佳城市綜合體獎”。
與此同時,外資巨頭已悄然進入中國,搶灘國內潛力巨大的地熱市場。
地熱大會盛況空前
世界地熱大會是由國際地熱協會主辦的,每5年舉辦一次。今年有85個國家和2500名與會者,是歷史最大規模;同時,大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世界地熱利用、尤其是地源熱泵的利用,今年也達到了歷史最大規模,例如,?2009年世界地熱直接利用的總設備容量,比上屆世界地熱大會公布的2004年數據增長了78.9%; 2009年世界地熱直接利用的能量則比2004年增長了60.2%。
今年的世界地熱大會,發布了多個以國家為主體的地熱排行榜,排行榜顯示,地熱利用發展較快的國家,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
“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排行榜上前十名分別是:美國、菲律賓、印尼、墨西哥、意大利、冰島、新西蘭、日本、薩爾瓦多、肯尼亞。其中,印尼近5年發展迅速,排名從2005年的第四位升為第三位。
另一個排行榜上則是中國奪得頭魁。“利用熱能量”的世界排名前十位是:中國、美國、瑞典、土耳其、日本、挪威、冰島、法國、德國和荷蘭。
大會發布的地源熱泵的有關數據,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由于地源熱泵的節能、減排優勢已被廣泛認知和普及,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地源熱泵的增長已遠遠超過了地熱直接利用和高溫地熱發電的發展速度:2009年,地源熱泵的年利用能量達到了214782TJ (1012焦耳),比2005年增長了2.45倍,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19.7%;地源熱泵的設備容量,5年間增長了2.29倍,平均年增長率為18.0%。
上海世博軸“暗藏”地源熱泵
中國的地熱技術和地源熱泵利用雖然全球領先,但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普及面遠遠不夠。很多人還是通過上海世博會才獲知或了解到地熱和地源熱泵的。
上海世博會以廣泛利用新能源、體現環保概念著稱,其永久性保留的標志性建筑——世博軸,空調系統采用的就是地熱技術,這也是國內首次最大規模地應用地源熱泵和江水源熱泵技術的中央空調。
世博軸的中央空調,從外表看,既沒有外機,也沒有室外鍋爐房,更不像傳統中央空調消耗大量的電能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與普通空調相比,世博軸可謂最“深藏不露”:南北跨度1045米、東西寬度110米,近25萬平方米的半開放式超大空間里看不到任何空調裝置,整個中央空調系統的末端出風口與整個建筑融為一體,自然和諧,一切都在地下悄然運轉。
“這一技術是由中國人自主研發設計的。”承建世博軸“綠色中央空調系統”的是北京市華清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清地熱”),公司總經理陳燕民告訴記者,世博軸是江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第一次大規模的結合,在世博軸樁基及底板下鋪設了700公里長的管道,使地源熱泵和江水源熱泵兩大系統形成了貫穿軸線的“綠色空調”。每小時有1200噸黃浦江水通過熱泵成為空調冷卻水,處理后再排回江中,比傳統中央空調節能30%以上,每天可省電1萬度,可提高制冷效率7%。世博軸的地熱技術充分體現了世博會低碳、節能的宗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曾采用過地熱技術。當時,華清地熱成功設計了“城市再生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將城市污水源作為奧運村夏季制冷、冬天供暖的主要介質,實現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
陳燕民說,其實我國的地熱資源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已經被開發利用。華清地熱自己的辦公樓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利用地熱供暖,是當時北京市第一個地熱供暖示范工程,現在依然運轉良好。
他認為,地熱資源具有本土化、可持續和可再生等特點,許多國家正是通過地熱的利用而減少了對進口燃料的依賴,替代了化石燃料能源,這些國家還因此減少了顆粒物和溫室氣體等污染。
作為新能源,地熱技術正在不斷推廣利用。北京市能源規劃和地熱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本市利用淺層地溫能面積要達到3500多萬平方米,對于采用熱泵系統供暖的各類項目,政府還提供每平方米30元到50元的補助。
外資來了
“在歐洲,人們已經普遍接受地熱這種可靠的能源供應以及全新的、舒適的生活方式,能源企業發展態勢也非常好。”瑞士喬治費歇爾集團管路系統總裁派切·羅瑞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8月14日,喬治費歇爾集團管路系統工廠在北京通州區落成,專門用于生產冷熱水裝置與供暖地暖系統的建筑技術系統。這是該集團在華開設的第10家企業。
派切·羅瑞告訴記者,國外利用地熱取暖的技術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距離現在已經有90年的歷史了。目前,歐美國家都將地熱列為優先開發利用的替代型能源,如冰島85%的住宅都利用地熱供暖。
“地熱取暖對于技術的要求并不高,無非是管道鋪設和熱泵排水系統的設計。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技術水平和國外沒有什么差別。”派切·羅瑞向記者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國這個新興市場,新工廠之所以選擇北京,就是因為中國北方地熱資源豐富,便于公司向民用領域進軍。
而陳燕民則擔心這些外資搶灘會給本土脆弱的地熱企業帶來業內大洗牌,因為中國的地熱開發技術雖然達到了國際水平,但民眾普遍缺乏興趣,地熱企業除了研發推廣之外,還要對民眾進行宣傳和普及地熱知識,道路可謂艱辛。隨著未來外資企業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地熱市場,他們資金上的優勢將對中國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
但他也相信,面對越來越開放的地熱市場,比如世博會的項目競標,中國的企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在項目的實施和運作過程中,不斷地與上游供應商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最終實現應對不同項目的二次創新。因此,面對外資搶灘中國市場,本土企業也不必驚慌失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