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目前,德國約有161GW儲能項目向該國四家主要輸電系統運營商申請并網,而這一數字并沒有包括儲能系統運營商向配電系統運營商(DSO)提出的并網請求。這一消息讓業界人士為之振奮。
德國太陽能開發商Enerparc公司的首席運營官Stefan Müller日前在接受行業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挪威能源數據分析商Montel公司發布的數據,所有這些儲能項目能否真正并網是另一回事。
他說,“現在很難預測德國儲能行業將會發生什么,雖然儲能系統集成商宣布計劃在2025年部署的儲能系統約有50GW至100GW,但我無法估計這是否真能實現。”
他表示,一方面,德國沒有足夠的工程、采購和施工服務商能夠完成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德國正在急切尋求具備電池相關經驗的人才。與開發太陽能發電場相比,儲能項目部署更為復雜。
根據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發布的數據,迄今為止,德國只有1.8GWh大型儲能系統并網。這意味著,即使有50GW以上儲能系統并網,德國運營的電網也沒有足夠的容量容納,而Müller認為,該國的政界人士低估了潛在的儲能部署熱潮及其對能源價格的影響。
他表示:“如果德國迅速部署20GW儲能系統,那么將降低負電價時長產生顯著影響。”
緩解負電價問題
截至2024年10月底,德國已經創下負電價時長的年度新紀錄,高達438小時。分析機構Aurora Energy Research公司估計,儲能系統可以將2025年的負電價時長減少至約300小時。該公司還預測,如果儲能容量得到大幅增長,到2030年,負電價時長可能會減到200小時,從2031年起,負電價時長甚至可能降至100小時以下。
正如Müller和美國清潔能源協會所指出的那樣,應該根據德國“創新招標”項目允許現有儲能系統從電網中充電。目前,這些電池儲能系統只允許從共址部署的太陽能發電場充電,然后根據需要將電力輸入電網。
德國聯邦網絡局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并確保現有的儲能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減少負電價時長。
Müller說,“德國聯邦網絡局可以決定儲能系統的并網,還可以監管電網連接的共享問題。”他指的是儲能系統、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發電場共同使用電網連接。德國聯邦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對這一想法表示認同,但指出配電系統運營商的反對是影響儲能系統并網的阻礙。
儲能行業面臨的希望
Müller表示,德國政府在明年2月可能換 屆,將為實施歐盟的要求留出更多時間,即歐盟成員國的容量機制(確保始終有足夠的電力滿足需求)應該從2027年起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這需要對《德國能源行業法》進行修改。德國聯邦經濟部為新的電力市場設計提出了四種方案,以納入此類機制。
Müller對德國聯邦經濟部的建議表示支持,其建議是,在實施新的德國能源行業法之前,對每種擬議的容量機制進行測試。他表示:“對各種機制進行一到兩次試驗性招標,或者采用差價合約(CfD)的方式可能是有用的。”差價合約規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基準價格。清潔能源發電商將電力銷往市場,如果他們獲得的電力批發價格低于基準價格,德國政府將補足差額;而如果批發價格高于基準價格,發電商則需將差額退還政府。
在談到儲能系統融資的關鍵問題時,Müller說:“最重要的是,融資機構必須了解監管的內容。”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