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技術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當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工業軟件進而賦能新型工業化?
在近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主題為“人工智能工程(AI for Engineering)·工業軟件賦能新型工業化”的2024國家工業軟件大會上,多位院士專家通過主旨報告縱論研討,為中國工業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技術創新應用和產業融合發展等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工業軟件的技術深度和應用廣度都在不斷拓展,為實現生產效率提升、資源優化配置、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孫優賢發布“多領域數字孿生設計開發平臺”并指出,工業控制系統及工業軟件堪稱現代工業生產裝備以及能源、石化、冶金、材料等重大工程領域的神經中樞、運行中心和安全屏障。在中國現代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工業控制系統和工業軟件面臨著多樣化且迫切的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認為,“介科學”概念的引入為理解和解決工業軟件中的復雜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論基礎,有望引導工業軟件朝著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向發展,為中國工業軟件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將運行優化與運行決策同深度學習相互融合與協同,進而提出復雜工業過程運行決策自學習自優化方法。展望未來,他希望充分發揮中國在互聯網、計算機、通信與自動化的優勢,結合制造業智能化的重大需求,研發與產業化工業智能化軟件,使中國自主可控的工業智能化軟件處于世界前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表示,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裝備及其制造過程的有機融合,發展智能制造,推動中國裝備制造與產品整體升級為“智能一代”,是實現中國制造業整體實力提升的關鍵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強勁動力,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其強大的學習和推理能力在眾多領域展現出卓越的性能和潛力。同時,工業軟件作為工業知識的數字化產物,對于推動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楊華勇認為,數據、計算和AI驅動的數字底座是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質量發展應有之義,但很多企業在大模型硬件投入普遍存在成本高、選型少、采購難等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云表示,Al將為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將成為可能,鋼筋混凝土形成的物質產品將被建筑智能終端所替代,智能健康建筑、智能綠色建筑、智能學習空間等應用場景,將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智能的生活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提出,發展重大裝備智能制造亟需推進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引入數字孿生前沿技術。數字孿生工業軟件是數字孿生從理論研究到工程實踐的核心載體,未來數字孿生將向高保真數字孿生、大容量孿生對象智能協同和全生命周期映射的方向發展。
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學教授陳德表示,化工行業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工過程的優化和創新對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環境影響以及開發新材料和產品至關重要。
聚焦中國工業智能領域發展,2024國家工業軟件大會設置15場專題論壇,同期舉行“流程工業軟件”、“工業智能操作系統”白皮書、AI賦能千行百業暨企業產業大腦需求等發布儀式,以及工業操作系統聯盟聘任儀式。此外,大會特設工業軟件成果展,30余家參展企業集中展示中國在工業軟件領域的最新模型、先進算法和軟件成果。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