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野豬致災一度成為網絡熱搜。其實,野豬種群激增造成的人獸沖突早已存在。那么,面對一系列接踵而來的問題,野豬泛濫要如何管理?沖在種群擴張最前線的野豬,能否為其他野生動物的管理提供借鑒?
2023年6月,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名錄)新增了700多個物種,野豬則被除名。這意味著,開展野豬獵捕活動不再需要申請、核發狩獵證。之后多地躍躍欲試,想通過獵捕的方式控制野豬數量。
實際上,調出“三有”名錄只是給這件事情畫上一個逗號,后邊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野豬種群激增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頂級捕食者缺失帶來的生態失衡,這是需要直面的最大挑戰。自上世紀50年代起,人類對野生動物無差別的獵殺使得野豬的天敵——豺狼虎豹等受損嚴重。
根據1995年全國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專項調查結果,中小型和大型食肉動物的數量和分布在全國非常堪憂,東部一些發達地區的野豬捕食者已完全消失。
那么,中國有成千上萬個物種,失去頂級捕食者制約的不止野豬一個物種,為何只有野豬能如此泛濫?
這與該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有極大關系。野豬不挑食,草根、堅果、昆蟲、鳥蛋,甚至腐肉,都可以果腹,這讓它具有超凡的適應能力。而這一長著獠牙的大型哺乳動物,卻與蟑螂、鼠兔等一樣采取機會主義策略,每胎可產7只左右豬崽。而在溫暖和食物資源更豐富的區域,野豬一年可繁殖兩胎。因此,歐洲、北美洲等多個地區都面臨防治野豬的難題。
野豬種群激增也是我國近40年來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體現之一。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至2023年,全國天然林面積增加了3.23億畝。新增林地中有大量生態價值弱、生物多樣性差的經濟林和速生林。而野豬因超強的“出廠設置”,可以在這些相對貧瘠的林區安營扎寨。但它的捕食者往往適應能力較差,對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的要求較高,因而難以在這些區域生存。
我們必須明確,雖然野豬種群快速繁衍,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現泛濫的趨勢,但自然界離開野豬是萬萬不行的。在森林系統中,野豬有著屬于自己的生態功能和地位。尤其在大山被積雪覆蓋后,很多小型野生動物和鳥類都會跟在野豬的屁股后面,靠它拱出的坑取食、棲息。此外,野豬還有利于森林里種子的傳播,在保護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自然界雖然不能沒有野豬,但野豬多了也不行。如何把握這個度?如果是處于健康的生態系統,這個度不需要人類把握,因為野豬的天敵會通過食物鏈作用,控制野豬種群過度繁衍。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野豬的天敵在很多地方是缺失的。少了天敵的控制,就需要人類充當天敵,其難點仍是把握好度。在一個地區,野豬需要多大的種群規模,需要進行詳細的科學調查和研究。這樣,人類捕殺才能夠起到天敵的作用,可以對這些生存能力極強的物種進行種群控制。
但獵殺野豬有技術上的難度。中國禁止槍支并且職業獵戶數量很少,雖然如今野豬已被移出“三有”名錄,不再受保護,但野豬多生活在保護區,這種情況下仍然無法對其進行獵殺。尋找野豬還需要具備專業技術,中國境內絕大多數地區不允許狩獵,只開出了少數幾個允許狩獵的場地。雖然野豬不受保護,但人類也不能私自對其進行獵殺。
此外,獵殺野豬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成立公司進行獵殺則需要考慮如何盈利。獵殺野豬后的流通同樣是一大問題。野豬肉可能攜帶寄生蟲和各種病毒,但現在沒有相關的質檢制度。而“懸賞捕豬”的措施成本高,難度也高。
最后,政府有組織地獵殺野豬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我們無法解決最根本問題——頂級掠食者缺失造成的生態失衡。這也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因為像野豬這類動物,未來可能還有很多。
(作者系蘭州大學生態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