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冀東油田機械公司牽頭,聯合青海油田、新疆油田共同制定的《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油氣田微電網系統》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正式發布。這是國內首個針對油氣田微電網系統的團體標準,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近年來,機械公司按照集團公司和油田公司部署,致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持續發力,搶先開展油氣田微電網系統碳足跡的量化研究。
深入分析多元微電網“源網荷儲”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通過大量實驗和數據分析,形成了科學的計算方法,并建立相關數據模型。這些成果在集團公司首套多元微電網智能集控系統中得到現場驗證,獲得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滿足了發布條件。通過量化微電網系統的碳足跡,油氣田可以更加精準地掌握自身在碳排放方面的現狀,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減排措施和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該標準規定了油氣田微電網系統碳足跡的量化范圍、碳足跡報告等要求,描述了清單分析、影響評價和結果解釋等方法。該標準的發布實施,為油氣田探索零碳智能井場建設提供了建設方案,并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量化。
依托中國石油油氣集輸加熱爐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石油燃燒裝備試驗平臺,機械公司自主研制新能源加熱爐、混合動力抽油機、多元微電網等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在新疆、塔里木、青海、華北等油氣田市場推廣應用。
其中,多元微電網以其獨特的“源、網、荷、儲”協同優化能力,展現了在促進能源高效利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巨大潛力。截至目前,已累計應用23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5項。
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推進和油氣田綠色低碳轉型的加速,油氣田微電網系統將在未來的能源生產和新能源消納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機械公司將繼續搭乘綠色低碳發展的“列車”,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體系,實現由傳統裝備制造商向“零碳”井場建設集成商的轉型升級,不斷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為實現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持續貢獻冀東“新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