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內蒙古能源東蘇特高壓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32萬千瓦風儲項目和8萬千瓦光伏項目配套儲能系統設備采購開標記錄公布。
開標文件顯示,19家企業參與投標,11家企業公示投標報價,8家未進行報價,投標報價區間為0.481~0.582元/Wh。
從中標價格看,今年年初儲能系統價格還在0.8元/Wh附近,到7月份已下滑至0.5元/Wh左右。而7-10月整整4個月,儲能價格下降幅度已經大幅度放緩,價格戰似乎正在平緩。
眾多業內人士也認為,今年儲能行業低價競爭仍會持續,不過降價空間不會太大。
但在去年加今年上半年這一階段的“激烈價格戰”之后,后遺癥將正在加速暴露。
一是儲能安全成本逐漸上升,安全將成為過去1-2年鋰電池儲能產業的主基調,并且將受到其他技術路線的擠壓。
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指出:“目前,大家比較擔心儲能事故的原因在于:第一,前幾年上馬的一些項目在消防和預防方面做得并不好,包括電芯質量,在設計上做得也不夠好,這會帶來隱患。第二,在行業快速爆發后,很多跨界者涌入,并在資本推動下迅速做了起來,導致產品質量、技術良莠不齊。第三,過去幾年不少儲能電站沒有被調用,風險尚未釋放出來,確實存在隱患。”
從多方角度來看,安全隱患或將是價格戰后最大后遺癥之一。因此,從2024年各種新品的重點之一,就是安全升維。但不容忽視的是,儲能新品安全成本的上升,有些并不是基于真正項目需求,而大都是來自行業隱憂。
在工商業儲能領域,率先受到安全壓力。據行業人士介紹,當前浙江超50%以上的工商業儲能正面臨整改。多地分時電價政策頻繁調整,峰谷價差縮窄,導致工商業儲能項目的經濟性下降,部分項目的收益率下滑甚至變為負數。其中不乏掙快錢的企業,正在加劇整個行業的安全憂慮。
但整個安全隱患的提高,使得全國甚至全球更多類似于“站房”消防或者安全法規出現,從而使得儲能安全成本大大提升。
盡管安全法規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產業正常有序前行。但價格戰的推動,使得法規向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是儲能洗牌全面提速。相對于去年的和風細雨,今年眾多企業已經感受到了疾風驟雨式的沖擊。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判,2024年儲能產能將持續過剩,供過于求成為市場主基調。儲能系統環節競爭壓力顯著高于電芯環節,無序低價競爭仍會存在。同時,央國企儲能子公司陸續入局,疊加具備核心零部件供應能力的集成企業,純集成企業市場份額將被不斷擠壓,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提升,預計50%以上的儲能系統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由于大量企業涌入儲能行業,導致產能迅速增加,而市場需求增長速度跟不上產能擴張速度,導致產品積壓和競爭加劇。到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市場整體將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系統集成環節的競爭尤為激烈,純做系統集成,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大都淘汰出局,或者主動退出賽道。據業內觀察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千家工商業儲能集成商中,約有20%的企業沒有訂單。
三是市場正在加速向頭部企業聚集,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價格戰之下,市場正在加速向頭部企業聚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數據顯示,營收排名前20的企業占整體比重達70.25%,而歸母凈利潤排名前20的企業占整體比重達81.8%。
從毛利率維度來看,盡管價格戰激烈,但多家頭部儲能企業的毛利率在20%以上,同比持增長態勢,且儲能企業出貨量及營收可觀,簽約了大量GWh訂單。以陽光電源、寧德時代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儲能業績持續高速增長。
從行業風云變幻中,儲能價格戰后遺癥正在加速涌現,或將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