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
◇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我們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不能“碳沖鋒”,也不能“運動式減碳”,要確保減排成本和效益達到最優,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現實保障
中廣核“伏羲一號”是全部依靠綠色能源供能的大型風漁融合網箱平臺,項目對于我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圖為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臺(2024年9月2日攝)鄧華攝/本刊
在2023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的五個重大關系,其中之一是“‘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既要有踐信守諾、堅定推進的勇氣,又要有穩扎穩打、善做善成的智慧。
正確認識“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重要性,增強推進“雙碳”工作信心。
現階段,我國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等綠色轉型任務依然很重。我國生產和消耗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原材料;2022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公路貨運量占比高達73%,中重型新能源貨車滲透率還不到3%。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助于促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也有利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因為中國一直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展現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同時,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面。2015年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2020年9月22日,我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外,中國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承諾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必須立足實際國情,按照我國的節奏和力度自主行動。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仍處在增長階段,在中高速發展階段尋求降碳的難度較大,并且從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只有30年,短于美國的40多年及歐盟的70多年。在這個階段,中國須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我們要通盤謀劃、先立后破、穩中求進,按照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自主行動。
處理好“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關系面臨的關鍵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
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是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的戰略部署,旨在解決好國內問題的同時,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中國貢獻。在碳中和國際行動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我們要統籌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統籌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一方面,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實現快速下降,短時間內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轉變,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最大貢獻者。但也要看到,“十四五”前3年,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8倍,預計今后一個時期仍將維持剛性增長,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低碳轉型的難度加大。并且,我國富煤貧油少氣,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國際上,西方七國集團(G7)承諾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煤電,但對我國而言,需在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動落實符合實際的新能源發展路徑。
統籌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首先,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前,我國傳統產業仍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要持續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時,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
統籌糧食保供與農業溫室氣體減排。我國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供求仍將處于一種緊平衡的態勢,特別是仍需進口大量玉米和大豆。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7.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到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1%。其中,水稻種植、動物腸道和動物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占比分別為24.7%、28.7%和17.7%。隨著居民對營養特別是肉類蛋白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大,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壓力將會更大。當前,中國正處在農業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需統籌推進糧食保供與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實現“雙碳”戰略與糧食安全雙贏。
統籌“雙碳”目標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雙碳”目標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內在一致性,但是激進式減排會導致經濟發展放緩,進而影響人們整體收入水平提升。我們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不能“碳沖鋒”,也不能“運動式減碳”,要確保減排成本和效益達到最優,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現實保障。
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的國家光熱示范項目——熔鹽塔式50兆瓦光熱發電站(2024年9月12日攝)胡虎虎攝/本刊
圍繞“雙碳”承諾扎實推進自主行動
“雙碳”目標提出4年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有力步伐。2012~2023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26.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60%以上。特別是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煤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3年的10.2%增長至17.9%,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突破萬億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中國將用相較歐盟、美國等經濟體更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強度降幅,需要付出十分艱苦的努力,但我們踐信守諾、堅定推進。
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快發展光伏、風電,積極穩妥發展水電、核電,建設智能電網,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完善電價和電力調度交易機制,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控制化石能源總量,提高利用效能,加快煤炭減量步伐,確保“十四五”煤炭消費基本不增,“十五五”逐步下降。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揮煤炭兜底保障和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撐調節作用。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地做好節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實現最大收益。
引導產業結構向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提高資源產出率。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在工業領域推進綠色制造。推動傳統行業工藝、技術、裝備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加快制定和推廣綠色低碳貿易標準,加快與國際通行的綠色低碳標準接軌,進而提升綠色低碳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糧食安全基礎上推進農業溫室氣體減排。繼續推動種植業溫室氣體減排同時,著力推進畜牧業綠色轉型升級,圍繞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推動畜牧業技術研發,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考慮提出一攬子創新激勵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激勵綠色低碳轉型效果好的畜牧業企業/牧場。扎實開展美麗生態牧場創建,推動乳制品行業龍頭企業試點建設。及時跟蹤國際上推動農業溫室氣體減排的具體做法,提前做好發達國家碳定價機制對我國外貿影響的預判。
加強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立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項目儲備庫,組織實施一批符合方向要求、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的項目。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相關政策。深化綠色技術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境外先進技術、管理理念和商業模式,鼓勵外資投向綠色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積極開拓先進綠色技術和裝備的國際市場。
開創合作共贏的應對氣候變化治理新局面。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要積極并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發揮大國引領和表率作用,不斷凝聚國際共識。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氣候談判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體系,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在推動自身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繼續落實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議和“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
文|田春秀王敏(田春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減污降碳協同研究部副研究員)
(《瞭望》2024年第41期 )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