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供應、林業碳匯等措施,讓青銀高速濟南東服務區年均減排3410.1噸二氧化碳,實現“零碳”運營。這個零碳服務區運營以來,通過節能降碳、固碳增匯,已具備可持續碳中和能力。
“電不多了,得趕緊充電。”國慶假期,林先生駕駛新能源汽車從山東濟南趕往濰坊老家,行駛至青銀高速K315公里處,他駛入濟南東服務區。
傳統印象中,服務區就是“加油、如廁、喝水、吃飯”的歇腳地,但林先生發現,這里有點不一樣:碧草茵茵,綠樹環繞,荷花噴泉造型別致,綜合樓外墻點綴泉水圖案。
青銀高速濟南東服務區是山東高速重點建設的零碳服務區,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開放運營。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濟南東服務區日均入區車輛約1.3萬輛,日均入區客流約4.4萬人次。
服務區如何實現“零碳”運營?“算算碳賬單,門道在里面。”山東高速服務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黨總支書記張力帶記者一探究竟。
服務區基本實現綠電供應,年節約標準煤1200噸
“跑200公里,超快充需要充多久?”車停在一處充電樁前,林先生問工作人員。
“1秒鐘,1公里。”工作人員指指頭頂的牌子——一杯咖啡,滿電出發。
“有這么快?”林先生半信半疑,掏出手機掃碼“一鍵充電”,接著,他下車休息片刻,再去接杯熱水,回來一瞧,車已經電量滿滿。
服務區里,型號、功率不同的充電樁依次排開,林先生使用的超快充充電樁功率達到600千瓦。車輛穿梭,司機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不同型號、功率的充電樁自主充電。
濟南東服務區占地300畝,規模大、遍布充電樁,日均用電量約6000千瓦時。電從哪里來?能供應充足嗎?
張力指向車棚上方,一排排藍黑色的光伏板整齊鋪展。他介紹,服務區建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利用高速公路邊坡、停車場和屋頂等,建成總裝機容量3.2兆瓦的光伏電站,配套3.2兆瓦時儲能設備,裝機容量、儲能規模在目前同類服務區建設項目中處于領先。張力說:“現在,服務區日均發電量1萬千瓦時以上,年節約標準煤1200噸。”
日均發電量1萬千瓦時以上,遠超日均用電量6000千瓦時,富余的電去哪了?張力介紹:“服務區自給自足、基本實現綠電供應,多余的電能通過安全、高效的方式輸送給電網。”
記者觀察,服務區還藏著不少低碳“細節”:車棚上方,安裝的是雙面發電光伏板,利用反射、散射等原理,發電效率更高;停車場中央,一座向日葵造型的景觀由光伏發電板搭建而成,白天源源不斷吸收太陽能,夜里花瓣自動合攏;公路邊坡,光伏板材質更柔軟,守護公路安全……
節能降碳做“減法”,固碳增匯做“加法”
晌午,服務區綜合樓內人流如織,走廊里彌漫著濃郁的飯菜香。
“一到飯點,人山人海。”張力說:“這里是山東省內客流量最大的服務區之一,年接待顧客能達1000余萬人次。”
人流量大,就會在運營中產生較多廢水,如何處理?
在服務區的“后花園”,綠化帶角落里有兩間白色平房。推開門,污水處理設備正在運轉,污水在這里經過一系列處理,達標后再流入回用水罐,用于園區綠化、沖洗地面等。
服務區打造的污廢資源化處理系統,應用了水量、水質應急處理工藝技術,解決了服務區用水高峰低谷波動大、污水溫室氣體逸散大等難題,實現中水有效回收利用。
“以前,服務區運營、清掃用的都是柴油車,如今改用電動車;餐飲商家做飯的燃氣鍋灶也做了電氣化改造,能用上清潔能源的都進行了替代。”張力說。
節能降碳做“減法”,固碳增匯做“加法”。林業碳匯提升系統是服務區實現零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服務區通過增植1.9萬余平方米綠植,抵消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服務區林業面積達6.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3%以上。為了提高服務區碳匯能力,特意遴選了固碳能力強的喬木和竹林等植被,有效提高服務區綠化固碳能力和生態功能。
智慧管控系統助力,服務區實現可持續碳中和
碳排放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計量?
回到辦公桌前,張力打開零碳智慧管控系統介紹:“追蹤碳排放動態數據,我們有個聰明‘助手’。”
屏幕上,有一座數字孿生服務區,各系統運維情況一覽無余:今日發電量、充電樁功率、發電高峰期、空調運行數量……一組組數據實時閃動、跳躍。
這個智慧管控系統是山東高速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區能源智慧管控系統,實現了與光伏、儲能、微網、照明、暖通空調和污水處理等所有間接碳排放源的數據互通。
“數據互通后,系統可以自動計算、決策,智能操控設備。”張力解釋,“比如,如果空調以室內26攝氏度為基準,低于此溫度時,系統可自動關閉部分空調,實現能源精細化管理、設備智慧化控制。”在他看來,有了這個“助手”,服務區才能算精賬、巧管理。
張力算了筆賬,“按照系統實時監測,服務區年均排放2060.97噸二氧化碳,通過林業碳匯提升系統年均減排3410.1噸二氧化碳,林業碳匯量53.4噸二氧化碳,這么算下來,服務區已實現‘零碳’運營。經過認證,服務區目前具備可持續碳中和能力。”
“目前,我國已建成近4000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如果能將零碳服務區經驗推廣開來,意義重大。”山東高速集團能源環境部副部長周鵬飛說,“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生態設計、循環利用、工程綠化、能源替代等措施,節約資源、減少排放,助力交通運輸行業綠色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