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16日從黑龍江省地礦局獲悉,由該單位承擔的“深部咸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和先導注入試驗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這是黑龍江省首次開展該項目。項目完成了國內首次“二氧化碳—水”雙管混合注入試驗,為推進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技術儲備選項。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排放源中捕集后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工業過程。作為CCUS產業鏈條的最后一環,本次研究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技術是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將二氧化碳壓縮注入到地下800米以下具備圈閉構造的深部咸水層中,經過水化學反應形成穩定的碳酸鹽物質,達到有效封存的目的。這種手段已成為當前推動溫室氣體中和減排的重要技術手段。
該項目由黑龍江省生態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項目負責人馬永法說,項目組系統構建了研究區深部咸水層的封存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了最佳封存工程場地選址,精確提煉出儲層的面積、厚度等關鍵參數,首次評價了林甸地區深部咸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經評價,研究區深部咸水層二氧化碳有效封存量為11.5億噸,相當于50億棵松樹10年的碳匯能力,封存潛力巨大。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利用試驗井搭建了現場先導注入平臺,優化改進了施工工藝流程,首次提出了水氣井下混合注入的“雙管”工藝,在國內率先探索嘗試在砂巖地層的深部咸水層開展二氧化碳—水溶液混合注入試驗。后期監測和分析測試證實,注入后二氧化碳發生了明顯的水—巖反應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注入試驗效果,達到了預期工作目標。項目組還進一步研發了二氧化碳注入的多要素耦合模擬軟件,開展了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注入和運移能力的數值模擬評價,為未來開展規模化的工程注入示范奠定了重要的理論技術研究基礎。
深部咸水層具有分布范圍較廣、儲氣構造適宜性強等特點,是國內外公認實施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主力儲存空間。黑龍江省內深部咸水層廣泛分布在松嫩盆地等構造單元,是適合大規模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重點地區。
據悉,此次咸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試驗,為黑龍江省未來建設和完善碳中和CCUS產業鏈條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儲備,為大慶及周邊地區的碳源封存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