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正在舉行,中國健兒一次次登上領獎臺的畫面讓人震撼。領獎臺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領獎服端莊大氣,外觀使用“龍鱗”“龍須”等元素,并與壓花紋路、拼接、刺繡等工藝相結合,中式版型和留白主色調設計相得益彰。美觀大方的同時,領獎服還蘊含著深厚的綠色低碳理念,在服裝生產中實現了超過50%的碳減排。這是怎么做到的呢?您可能想不到,我們的領獎服竟然是用生活中丟棄的廢舊塑料瓶為原料做成的。為什么要用廢舊塑料瓶做衣服?除了服裝,還可以做什么?廢舊塑料瓶變廢為寶的背后,是哪些硬核科技?今天的《一問到底》,讓我們探秘廢舊飲料瓶神奇變身的科技實力!
飲料瓶變身領獎服 有哪些優勢?
據了解,奧運領獎服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使用再生滌綸等環保面料,有助于減少碳排放,而再生滌綸的原料,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飲料瓶。飲料瓶是如何變成衣服的?這種材料的衣服和我們傳統的服裝相比有哪些優勢呢?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執行主任 周長賽:再生滌綸它的原材料是大家所熟知的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瓶,就是大家常飲用的飲用水的瓶子為原料,通過破碎、清洗、拉絲(熔融紡絲等工序)做成了相應的紡織品,然后成了我們奧運健兒的服裝的原材料。
我們日常喝水的飲料瓶,是用一種叫做PET的塑料制成的,這種塑料是食品級的,將它回收后制成衣服,相當于對這種塑料的降級使用,是循環利用的一種方式。這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檢測程序,以確保雜質和有害物質被徹底清除,最終制成的再生纖維完全符合國家相關安全標準,可以用于制作體育服裝等產品。
從廢舊塑料瓶到可用面料 需要哪些步驟?
小小一個飲料瓶,要變身成為一件時髦的衣服,背后隱藏著復雜的工藝。每一步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嚴格的控制。這個過程就像一場魔術表演,而背后是一條復雜而精細的產業鏈。那從廢舊塑料瓶到可用面料需要哪些步驟?
在浙江海鹽縣一些社區內,市民們將廢棄的飲料瓶投入智能回收設備,而智能設備會按照可回收物的重量結算積分,利用積分市民們可以兌換生活用品。這些回收的飲料瓶,會被統一運送至回收處理站,通過分揀和打包運輸到工廠進行可再生處理。
每一批打包好的飲料瓶都對應著一個IC卡,讀取IC卡,就可以對這一批廢棄飲料瓶的回收地、數量、質量等進行全流程溯源。進入工廠的飲料瓶會進行二次篩選,一部分顏色、材質不符合要求的飲料瓶會被“淘汰”,剩下的飲料瓶就會進入全自動流水線上,經過整瓶清洗、破碎、搓洗浮選、自動挑片等工序,變成一個個2至3厘米長的小片塑料。
瓶片經過漂洗、烘干、分離雜質等過程,制作成米粒大小的塑料顆粒,然后會通過全自動紡絲設備進行拉絲卷繞,加工成長絲。長絲會通過機械設備卷成一個個絲餅,這些就成了面料的紡織原料,可以供應給下游企業,做成服裝、箱包、沙發、窗簾等面料。
新聞鏈接:絲巾如何“塑”成?
科技創新讓原本被丟棄的飲料瓶得以“重生”,這種做法,不僅減少了對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也減少了塑料垃圾對環境的傷害。但飲料瓶不僅能變身成衣服,還可以做成更柔軟的絲巾。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現場,一條彩色絲巾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據介紹,這條絲巾是用三個廢棄的飲料瓶制成的,而這些飲料瓶都是來自廣州南沙區的公益凈灘行動。位于廣州市南沙區的坦頭村,這里坐擁著面積達45.5畝的成片紅樹林,受潮汐動力影響,退潮的時候,一些塑料瓶、垃圾袋、泡沫箱等就會卡在紅樹林的根系里,威脅紅樹林片區的生態環境。從2022年開始,當地開展“紅樹林保護修復行動”,先后組織超過800名志愿者參與凈灘行動。
志愿者把收集的飲料瓶打包后,統一送到專業工廠集中處理,飲料瓶就變成可再加工的原料,再經過高溫拉絲成為纖維,進一步生成為紗線;紗線被運送到紡織廠,經過織布、印染,加工制作后,一條漂亮的環保絲巾就誕生了。據計算,大概每3個飲料瓶就可以制成一條絲巾,并減少85.32克的碳排放。
《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將實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急劇增加,隨之而來的塑料廢棄物問題也日益嚴重。為了更好促進塑料制品“變廢為寶”,《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國家標準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信隨著標準的發布實施,也將推動塑料制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和處置全過程的管理,體現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