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地區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和綜合利用的重要方式。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吃不飽”的現象引發廣泛關注。相關調查發現,無論東部沿海發達城市還是中西部地區,該現象都不同程度存在。筆者認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亟須探索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正處于產業成熟發展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全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數量達到925家,日處置能力達103.5萬噸。13年間,中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數量增長了近9倍,處理能力增長了16倍。相關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平均負荷率約為60%,很大一部分廠家沒能達到滿負荷運營。一般認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快速發展與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帶來的原生垃圾源頭減量,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吃不飽”的主要原因。
缺少生活垃圾是“痛點”。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產能富余的前提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生活垃圾處理量。目前行業內探索的主要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變減量為增量,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與工業固體廢棄物,包括市政污泥、沼渣、濃縮液等;二是向存量要增量,將深埋地下多年的陳腐垃圾重新挖出,處理后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使用。實際操作中,要確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效率,必須提升相關技術,注重環保與安全。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既要“吃飽”,也要“吃好”。從長遠看,一方面,相關部門進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時要更科學、更精準,加強統籌和區域協作,有序建設運營;另一方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需要練好內功。挑戰也是機遇,在“雙碳”背景下,面對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相關企業要緊跟行業趨勢,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改進技術、擴大經營服務,例如以增加余熱利用等方式彌補經濟效益不足,做到提質增效、“開源節流”,確保企業市場競爭力,為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