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半個月的“光伏巡展”落下帷幕,同期參展的儲能展商也結束從上海到德國慕尼黑的“連軸轉”行程。
從剛結束的SNEC上海光儲展和德國慕尼黑電池儲能展覽會參展情況來看,除了工商業定位的儲能產品成為發布重點外,另一大明確的行業趨勢是儲能電芯越做越“大”。
儲能電芯正沿著從280Ah到300Ah+到500Ah+的方向迭代,部分廠商率先開始布局500Ah+電芯。
展會期間,欣旺達(300207.SZ)旗下的欣旺達動力發布名為“欣岳”的儲能電芯,容量為625 Ah;瑞浦蘭鈞(00666.HK)和楚能新能源同樣發布容量為625 Ah的儲能電芯。
“預計314Ah容量的電芯將在下半年開始,在未來幾年成為市場主流,會取代280Ah容量的電芯。”某儲能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14Ah容量的電芯產品與此前成熟的280Ah電芯產品尺寸相同,模組和Pack的生產線可以兼容。“如果是其他的尺寸,甚至更大容量的儲存,意味著整個儲能行業現存的Pack無法兼容,這對行業來說是一種浪費。”
電芯是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儲存電能并在需要時釋放。Ah是電芯的容量單位,代表其可存儲的電量。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瑞浦蘭鈞、遠景動力、欣旺達、天合儲能、海辰儲能、鵬輝能源、中創新航、寧德時代、南都電源、贛鋒鋰電、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盛虹動能、豪鵬科技、海基新能源、力神電池等企業近30款300Ah+容量的儲能電芯產品已經開始量產交付。
綜合已公布的數據,500+Ah電芯多將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陸續實現量產,從280Ah的量產到314Ah的量產經歷了大概5年的時間,而從300+Ah到500+Ah的量產僅約1年時間。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調研顯示,300Ah+儲能鋰電池會在2024年加速在國內大儲、工商業儲能產品中滲透,滲透率有望從2023年不到3%提升至20%以上,理想情況將提升至30%。
另外,今年的ESIE和SNEC展會期間,各路儲能廠商也相繼迭代推出各類儲能新品。
“儲能行業低價競爭現象短期仍將延續。”東海證券最新研報數據顯示,2023年儲能系統月均報價下降40%,其中2小時和4小時儲能系統報價分別較2022年下降44%和47%,近乎腰斬。
近年來,光儲融合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需求催生了新型儲能產業的高速發展。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達21.5GW/46.6GWh,為2022年的三倍左右,鋰電池技術占比提升至97.3%。理想情景下,預計2024年至2027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分別為54.7GW、80.4GW、108.9GW和138.4GW。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公開表示,新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國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支撐技術,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之一。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