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EC PV+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開幕式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演講中提到,“光儲度電成本在江蘇可以做到0.51元,蒙西實現0.39元,與煤電價格基本一致,正朝著均價0.3元的目標邁進,光儲平價已經實現。隨著堿性電解槽、儲氫罐、輸氫管線等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國產化,預計到2026年綠氫成本可以實現一公斤十塊錢,光氫平價也將實現。”
發言內容如下:
時隔一年,我們再次相聚上海,光伏產業變化發展呈現兩重天。行業遭遇史上最強內卷,供需嚴重錯配,產業步入冰河期。截至目前,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基本上跌破現金成本,全產業鏈集體承壓。光伏產業本輪震蕩周期內,整體產能擴大了約3倍,但利潤率下降了70%左右。歐美貿易壁壘導致外需收縮、出口下滑,加劇全球光伏供需失衡。光伏上演超級內卷,外因是供給側同質化競爭、資本盲從、跨界擠壓、地方政府招商以及代建驅動、需求端唯低價中標等因素疊加,將產業帶入“局部最優”而非“全局勝利”的陷阱。透過現象看本質,內卷加劇,與全行業對供需關系的誤判,以及行業觸碰固有技術的天花板致使準入門檻不夠等不無關系??萍忌舷逈Q定產業上限,行業現有技術溢價和發電增益邊際減小,局部技術改善不足以抵抗供應鏈失衡的趨勢變化,才是產業鏈被迫內卷的關鍵。
每一次市場震蕩,都在漸進式地孕育重大的產業突變。去年至今,光伏產業在變化中持續重塑新格局。材料與制造端,大基地替代小基地,低能耗替代高能耗,“智改數轉網聯”的高端智慧制造替代常規制造,曾經百花齊放的技術路線,改為N型技術一統天下。應用端則由大資本、大基地強勢主導,場景牽引產品,終端定義價格,帶來波浪式低價傾軋。在此背景下,光伏作為賽道火熱的戰新產業,出現階段性、結構性供需失衡是必然現象。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處在最好的時刻與最壞的時刻并存,在陣痛中破繭成蝶的重要轉換期。行業正在經歷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輪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大變局時代來臨之前的一場預演。搞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取,中國光伏亟待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同時施力,進行以提高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為主要手段的結構性調控。社會周期、金融周期、技術周期三重周期,推動中國光伏淬煉穿越周期的新力量,進入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主流技術顛覆性更新、發展范式持續優化的新時代,呈現出三大新特征:
一是現有市場錯配反饋不影響產業高成長性趨勢,光伏需求仍將維持高位增長但增幅略有放緩,我們要堅定穿越周期的信心。因為能源變革的趨勢沒有改變,全球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沒有改變,碳中和進程持續加快,以光儲氫、電動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仍保持旺盛增長。光伏“產能+裝機”雙T瓦時代越來越近,光伏與儲能雙T瓦時代也加快到來。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446吉瓦,累計總裝機超過1600吉瓦,與全球火電同期2130吉瓦的總裝機容量只有530吉瓦的差距。去年我在SNEC大會上預測,2027年光伏將超過火電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現在看來這一速度還要大幅提前。按照目前光伏的發展速度樂觀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有望維持在490吉瓦—550吉瓦的區間,很快可追平與火電的裝機差距。去年,我國以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總產值超過1.7萬億元。光伏新增并網容量216吉瓦,相當于過去4年新增裝機總和。截至4月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超過670吉瓦,風光合計總裝機達1130吉瓦,與火電非常接近。為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2030年全球累計裝機需超過5400吉瓦,2040年前,全球光伏發電量將從2萬億千瓦時增長到接近于40萬億千瓦時,迎來20倍以上的增長。光伏產業增量空間巨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二是產業進入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期,光伏技術革命性突破窗口期來臨,帶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同步發生。以硅料端的FBR顆粒硅,電池環節的TOPCon、HJT、XBC/GBC等N型主流技術為代表,科技、管理和碳鏈三線推動,催生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強的發電可靠性,以及更加綠色低碳的光伏產品。其中,非硅技術改善是控制成本變量的重點,電鍍銅、銀包銅、無銀涂布、OBB、雙面微晶、降銦等技術加速量產,去金屬化成為技術降本的關鍵。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光伏迎來技術臨界變革新范式,重要角色之一就是鈣鈦礦。2024年下半年,隨著相關吉瓦級項目投產倒計時,鈣鈦礦即將實現從0到1的關鍵一躍。目前,中國已擁有95%以上的鈣鈦礦制備生態鏈,產業配套能力全球第一。鈣鈦礦關鍵設備和主輔材的國產化,以及上下游工藝模塊的協同迭代,為鈣鈦礦有效駕馭“復雜而敏感”的材料,實現穩定的規模化量產創造了良好條件。以吉瓦級量產線貫通為標志,中國鈣鈦礦屆時將徹底打破高效率、大面積和長壽命的“不可能三角”,為全球第三代光伏技術呈現具象化的完美樣本。在邁向商用新紀元的道路上,基于大規格的高效率是檢閱其有效性的“金標準”,單結鈣鈦礦電池,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全鈣鈦礦疊層電池、柔性薄膜/鈣鈦礦疊層電池等疊層技術,包括納米級3D打印鈣鈦礦電池等是鈣鈦礦應用發展的多元方向。晶硅疊層組件是鈣鈦礦商用的第一步和突破口。鈣鈦礦與晶硅技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深度擁抱的“湖海之約”。其靈活的可調性與適配度,決定了它可以與HJT、TOPCon、BC/GBC等自由組合,晶硅疊層效率未來有望提升到35%—40%以上,帶動光伏度電成本從平價到低價,從低價再到以分為計算單位的超低價時代。
鈣鈦礦疊層效率的起點,超過了晶硅組件效率的終點。未來十年,鈣鈦礦都將處于黃金時代。鈣鈦礦疊層轉化效率的理論上限是45%,量產效率上限大概在36%左右,按照每年提升一個點的幅度,從今年可突破27%的效率算起,2035年前鈣鈦礦都將保持旺盛生長態勢。未來五年,鈣鈦礦疊層電池市場規模有望實現幾何倍增。在相關國家實驗室與企業聯合攻關推動下,鈣鈦礦吉瓦級、10吉瓦級項目全面整合第三代光伏新科技,通過數實融合、流程重構,從原料到終端一體化的超級制造單元即將橫空出世。2025年鈣鈦礦疊層組件產能陸續放量,2026年實現大規模制造,2027年全面實現疊層產能大爆發。鈣鈦礦將以巨大的后發優勢“頂點起跳”,拉動光伏產業走出“囚徒困境”。
唯有核心技術突破,才能帶來產業上限拓展和內卷生態改善。鈣鈦礦作為光伏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需要“第一次就要對”,才能賦能行業跨越內卷鴻溝。近兩年,資本要素迅速向鈣鈦礦集聚,產業陣營不斷擴容,推動鈣鈦礦加速技術驗證和商業化的同時,概念注水、不實宣傳、“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同步浮現。鈣鈦礦用10多年時間走完了晶硅電池50年的技術演進之路,但技術深度、廣度遠超傳統技術,需要復雜的模型架構,大量的實證研究與技術全要素匹配,并非拿到一個“配方”就可以搞定那么簡單。光伏產業不存在“技術終結者”,只存在新技術周期之下的暫時領先者。在這里,我們也倡議業界敬畏科技規律,不拔苗助長,尊重知識產權,共建開放協作的生態鏈,協力共闖科技無人區。希望政府部門和應用端能夠大力支持鈣鈦礦示范電站建設,加速鈣鈦礦技術的市場化驗證,推動光伏新技術周期及時轉化為產業生態新格局。
三是光伏將深度嵌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形成電網互濟、源網荷儲平衡發展、光儲氫醇氨、光儲充換算檢云一體化的耦合新路徑。光伏與CCUS、海上風電、長時儲能、大功率IGBT等技術互嵌,與建筑建材、交通運輸、鋼鐵石化等場景互融。清潔煤電作為可控電源,依然是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光伏發電+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深度調峰+CCUS碳捕集”,實現減碳、增產、強網、穩電一體化。“沙戈荒風光儲氫氨醇大基地+防沙治沙+特高壓通道外送+零碳工業就近消納”,為“四新一強”的新型能源體系探索路徑。OpenAI讓萬象新生,也催生巨大的能源需求。到2030年算力大概將消耗全球五分之一的電力。硅基光伏搭配鋰基儲能,替代傳統UPS+柴油發電機,數據中心綠色化,光儲開辟新的增長極。電力+算力+數據并軌運行,構建垂域AI能源大模型。通信、算力和電力“新三網融合”,集成衛星遙感、數字孿生、氫能、儲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商業航天、微電網、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技術,全面賦能電力“發輸售配用”各環節,產生數字能源“核聚變”。
在低空經濟加速“起飛”的商業情境下,“光伏+固態電池+高效儲能+超級快充”,為低空經濟構筑能量底座。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包括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在內的低空飛行器,電動化是其動力技術的主要方向。固態電池“三高一快”(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快充)的特性,契合了eVTOL飛行器對動力電池的技術要求。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推動400瓦時/千克級航空鋰電池產品投入量產,實現500瓦時/千克級航空鋰電池產品應用驗證。未來三年,固態電池將沿著半固態、固態的路徑快速進化,滿足這一技術要求并在量產中梯次進步。在地面交通端,固態電池搭載新一代高比能硅碳負極,續航里程可追平燃油車,徹底解決電動汽車里程焦慮問題。
截至目前,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光儲同行”可以做到24小時穩定不間斷提供綠電,儲能電芯與儲能系統價格雙雙下降一半左右,大電芯、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儲能成為主流,光儲度電成本在江蘇可以做到0.51元,蒙西實現0.39元,與煤電價格基本一致,正朝著均價0.3元的目標邁進,光儲平價已經實現。隨著堿性電解槽、儲氫罐、輸氫管線等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國產化,預計到2026年綠氫成本可以實現一公斤十塊錢,光氫平價也將實現。
向內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中國光伏全面出海成為必然。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級市場國家達到32個,今明兩年將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到50多個。歐美、印度等國愈發重視本國的產業鏈自主性與可控性,不斷揮起的“關稅大棒”,倒逼中國光伏從取道東南亞的“曲線出海”向全面出海轉變,從單一的技術、產品出海,向包括設備、原材料等在內的產業鏈抱團出海轉變。我個人預計,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行業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全產業鏈出海,面向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中東、北非、南美等全球重點區域,汲取第一階段的出海經驗教訓,合理利用WTO規則,建立全球化運營新優勢。
光伏出海,產品流通,綠色低碳屬性是最重要的全球通行證。面對碳關稅、碳排放核查等全球貿易新壁壘,碳足跡成為產品全球競爭力的“硬約束”指標。以1吉瓦光伏組件為例,主產業鏈碳排放約28萬噸,至少要額外繳納碳稅1億元。高碳產品將因“高碳價”喪失競爭力,超低碳足跡與嚴格的碳鏈管理才有未來。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千帆競發,最終的目的地只有一個——由科技、數字和綠色溢價圍合而成的低碳/零碳新世界,而低碳/零碳新世界的地基,則是硅基能源、鋰基能源和數字能源。未來,幾乎所有的產業都需要與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打捆”發展,協力促“雙碳”,壯大新質生產力。
中國光伏激蕩二十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草根光伏儼然已成大國名片。回望來路,民企帶頭拓荒,產業四起三落,道不盡的苦辣酸甜。光伏群英從未放棄過、沮喪過、悲觀過,始終相信光明,追逐光明,創造光明,協力撐起一片天。中國光伏一直被需要,一直很自強,一直很陽光,也一直很受傷。拿光伏與傳統能源對比,雖然我們已經多項指標連續多年全球第一,但是,與光伏大產業、大未來形成大反差的是,中國光伏還有很多軟實力上的缺憾。迄今為止,光伏領域的專業院士、國家實驗室寥若晨星,國家資本在制造端的投入度和相關資源要素配置令人期待,產業韌性和自律性還亟需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還遠遠不夠。光伏是我們的情懷所在、事業根本、信仰托付。卷是市場常態,但我們不能贏了面子,輸掉褲子,把行業卷壞,把自己卷死。無底線的降本降價不可取,我們一定要摒棄短視主義,著眼于長遠發展,找到保持合適利潤區間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基于“健康默契”的自發調節機制,加快促進產能結構優化,跳出傳統路徑依賴,把控周期,調節周期,利用周期,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產業的內卷,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應用端倒逼機制,與電動汽車純C端消費競爭導致的內卷不同,完全可控制,可調節,可優化,形成政府指導、協會引導、鏈主帶動、全鏈協同、錯位發展的健康格局并不難實現。5月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式下發,提出優化綠色招標采購推廣應用機制。6月4日,生態環境部等14部門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任務書”和“施工圖”。在這里,我們也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實施力度,引導光伏應用端招標采購主體,徹底改變最低價中標模式,以低碳論英雄,對“低碳優等生”正向激勵,對于引領全球的重大科技迭代技術、碳減排指標全球優勢突出,在全球脫碳技術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綠色低碳科技產品,給予保護性、扶持性支持,推動光伏全產業鏈因綠而興,協力交出控碳、減碳的高分答卷。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未來只此青綠。最后,讓我們一起以技術遠見呈現價值、奔赴山海!
(北極星氫能網根據速記稿整理)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