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煤炭供給——動力澎湃 韌性十足

2024-06-05 09:15:59 中國煤炭報   作者: 盧慧穎  

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達到47.1億噸,創歷史新高。與2014年相比,原煤產量增加了8.4億噸,增長21.7%,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了63%。

“‘47.1億噸’這一數字反映了我國煤炭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和強大生產能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方工業大學科研院院長李全明說。

“可喜的是,目前穩定的產量供應,是在優質產能置換、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安全環保、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之下取得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說。

自2014年“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以來,隨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煤炭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煤炭供給質量顯著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邁出堅實步伐。作為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煤炭工業彰顯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定力。

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2012年,煤炭行業告別“黃金十年”。儲煤場再也不是空蕩蕩的模樣,堆得滿滿的煤場從側面印證了行業的蕭條。2012年至2016年,煤炭市場低迷不振,在“黃金十年”后呈現產能過剩、企業虧損的巨大反差。

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煤炭產能理性回歸,嚴控能源增量、優化存量,提升能源供給質量和效率,不僅迫在眉睫,而且意義重大。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在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退出過剩產能、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中小型企業、嚴格治理不安全生產、治理超能力生產等方面打出“組合拳”。

從“總量性”去產能到結構性“優產能”,2016年及此后的幾年間,我國累計退出煤礦5600處,退出落后煤炭產能10億噸/年以上,分流安置職工100萬人,煤炭行業實現了由嚴重供大于求向供需動態平衡的轉變,為能源安全穩定供給打下堅實基礎。

此后,煤炭供需平衡、價格穩定,煤炭行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煤炭地質勘查穩步推進,新發現了一批大型整裝煤田和礦產地;一大批現代化煤礦和智能化煤礦加快建設,先進產能比重大幅提高;煤炭國內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2%以上,守住了工業和民生用能底線。

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數據上,也體現在生產結構的變化上。煤炭生產中心向資源稟賦好、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集中,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四省份原煤產量占全國的八成左右。

2023年,國家能源集團自產煤量、商品煤銷售量等9項指標打破歷史紀錄,煤炭總銷量8.3億噸,全年發電總量首次突破1.2萬億千瓦時,供熱總量達5.33億吉焦。這意味著,在我國,每6噸商品煤中1噸多煤,每7千瓦時電中約1千瓦時電,每8吉焦供熱量中約1吉焦,都來自該集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包括國家能源集團、晉能控股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在內的17家煤炭企業原煤產量超過5000萬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張宏認為,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作用逐漸減弱,但在非常時期發揮應急、調峰、兜底保障作用越來越突出,“目前,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5%以上,煤炭供應能力在持續增強”。

“從推進能源供給革命來看,煤炭供應的彈性和韌性增強,煤炭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李延江說。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有序核準建設一批產能儲備煤礦項目,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產能儲備。這意味著我國產能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煤炭供給彈性更強。

在山東能源集團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里,通過鐵路從產煤區運來的煤炭在這里儲備以后,將通過公路、水運送往周邊的電廠和耗煤企業。這里具備50萬噸儲煤能力,當附近有能源缺口時可以調動儲備煤炭。目前,這里已建成5個千噸級泊位、23.4公里的鐵路專用線,年貨物吞吐量可達3200萬噸。

5月12日,隨著32172次貨物列車從玉皇廟線路所通過進入閆玉聯絡線,標志著浩吉鐵路閆玉聯絡線開通運營,浩吉、包西鐵路兩大煤運通道順利實現互聯互通。

近年來,煤炭鐵路通道和集疏運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煤炭鐵路直達和鐵水聯運能力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27.5億噸以上,同比增長2.6%。

“北部地區我們利用大秦線、神朔黃線、瓦日線等鐵路線,將煤炭運輸至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等港口,再由水路通道運輸至東南沿海各港口;中部地區我們利用包西線、浩吉線等鐵路線,將煤炭從內蒙古西部一直運到江西吉安。”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說,目前,我國煤炭鐵路運輸格局已基本形成,比較科學合理。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百米井下,采煤機刀頭飛旋,有條不紊地截割煤墻;全自動機械手臂靈活地將待檢煤樣搬運封裝,質檢儀器很快分析出煤質的各項指標參數;全自動托輥生產線上,數米長的鋼管不到3分鐘就可以變為規格統一的成品托輥……在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類似的智能化、無人化生產場景正在顛覆人們對煤礦的固有認知。

過去10年間,煤炭行業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煤炭生產開發布局,加快釋放先進產能,現代化煤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煤炭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3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300處左右,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5%以上。

“原來1萬多處煤礦一年生產30多億噸煤,現在4000多處煤礦就能生產40多億噸煤。”張宏說。

“隨著煤炭開發布局的深度調整,煤炭生產集中度持續提升,煤炭產業布局不斷向西部轉移,生產重心加速向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地區集中。”李延江說。

“我們堅持全國煤炭產能‘一本賬’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先進產能煤炭項目核準、建設的工作機制,統籌發揮多種增產擴能手段優勢,支持重點產煤省份煤礦和承擔產能接續任務的煤礦增加先進產能。”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劉濤說。

“山西地下采煤工作面全部實現綜合機械化,54%的煤炭產能實現智能化開采,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以上,吸引了包括華為煤礦軍團在內的一大批煤礦智能化企業落戶山西。”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吳偉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

從“點亮全國一半的燈”到“不讓國家為煤發愁”,作為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山西已累計建成118處智能化煤礦,布局了30處綠色開采煤礦。

“通過升級智能生產系統,我們的綜采工作面自動化率達90%以上,單班作業人數降至5人以內,人均效率提升近20%。”冀中股份有限公司段王煤業友眾礦機運科科長吳亞雷說。

在中煤西北公司伊化礦業公司30207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作業人數已由15人降至5人,人均采煤工效提高了30%。該公司井下主運輸系統、主排水系統、主提升系統等減少固定崗位人員51人。

在露天煤礦領域,國家能源集團12處露天煤礦300臺卡車具備無人駕駛功能,累計運行34萬車次,運輸里程170萬公里,運輸方量2211萬立方米,平均運行效率達有人駕駛的81.5%。

自2020年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各相關部門和企業將智能化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國家級示范煤礦近60處、省級(央企級)示范煤礦200余處,逐步形成不同區域、不同建設條件的智能化建設模式。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2024年4月底,全國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22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154個。巡檢、噴漿、鉆錨、滅火、救援等共計31種煤礦機器人在煤礦現場應用。煤炭的供應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

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提速

“能源供給革命的關鍵在于構建清潔低碳新體系,必須立足現實優存量,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說。

“近年來,煤炭行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依托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煤炭清潔開采技術,通過全面開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煤炭清潔開采、高效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李延江說。

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大型煤炭企業原煤入洗率為69.0%,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土地復墾率分別為74.6%、73.6%、57.9%;原煤生產綜合能耗9千克標準煤/噸,比2014年下降了26.8%;煤電裝機超低排放改造超過10.3億千瓦,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煤炭行業持續推進清潔高效利用,其中燃煤發電和現代煤化工的表現尤為亮眼。

“與傳統發電機組相比,我們的熱效率可以高出2%至3%,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降低6%左右。同時,我們的煤耗更低,一般機組煤耗在每千瓦時300克,我們的煤耗平均控制在每千瓦時265克。”淮河能源電力集團潘集電廠發電管理部值長凌霄說。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應用,為發電煤耗打開下降空間。在降低發電煤耗的同時,將固體煤炭轉為液化、氣化使用具有變革性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說。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我國已在煤制油氣、低階煤分質利用等煤炭深加工產業化示范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赌茉瓷a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提出,要適度推進煤炭向深加工方向轉變,探索清潔高效的現代煤化工發展新途徑,適時開展現代煤化工基地規劃布局,提高石油替代應急保障能力。

今年3月,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國家能源集團新疆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制油項目在新疆開建。

“該項目是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相比間接液化,直接液化的難度更大。”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說。

油、蠟、化工原料、衣服、箱包、飯盒、水杯……陳列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煤制油分公司產品展覽室里的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是煤炭的“分身”。當煤炭進入宛如“魔法工廠”的煤制油生產系統后,衍生出的柴油、液化氣、費托蠟等產品,讓煤炭的身價提高了7倍。

現代煤化工技術猶如點煤成金的“魔法棒”,讓煤炭變換出萬千形態的同時,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紅利。

伴隨著朝陽升起,一排排光伏板連成片,正在源源不斷地汲取能源,“藍色海洋”與不遠處的青山綠水相映生輝?;春幽茉纯毓杉瘓F丁集礦光伏項目是安徽省淮南市在建最大的水面光伏項目,也是該集團首個水面光伏+采煤沉陷區治理一體化的示范項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產煤省份和煤炭企業在做優做強煤炭主業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布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給體系質量效益、構建清潔低碳用能模式等方面做文章,推動煤炭大省向綜合能源大省轉變。

“山西的資源和地域決定了在新能源體系中,風電、光伏是主體,抽水蓄能是重要支撐。”山西省能源局負責人說,“在風電光伏方面,山西規劃建設晉北風光火儲一體化基地、忻朔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晉西沿黃百里風光基地、晉東‘新能源+’融合發展基地、晉南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基地;優化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推動新能源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炭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