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吳中區的李女士在給車輛充電時發現,從4月份開始,蘇州地區十幾個特來電的充電站,上午10點半至下午3點左右充電,服務費都是0元/度。
特來電當地運營人員告訴記者,“江蘇蘇州包括常熟等地近日服務費確實是0元/度,這是因為特來電虛擬電廠在執行《江蘇電力市場用戶可調負荷參與輔助服務》,通過0元服務費的形式激勵用戶在指定時間段內充電,激發市場充電需求,同時響應電網的填谷目標。”
江蘇省自2020年底發布的《江蘇電力市場用戶可調負荷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 》,明確2020年12月1日起模擬運行江蘇電力市場用戶可調負荷參與輔助服務市場,截至目前,江蘇可調負荷調峰輔助服務已在常態化運行。按照該交易規則,負荷聚合商參與削峰填谷響應,度電可補貼最高可達1 元/kW·h。
隨著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充電運營商通過聚合電動汽車電池的儲能資源參與負荷調度正成為趨勢。這并不是特來電首次參與需求側響應和可調負荷輔助服務,據特銳德(特來電母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實現與24個網、省、地級電力調控中心、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或負荷管理中心的在線信息交互,具備虛擬電廠條件的可調度資源容量超過400萬kW。”
2023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車網互動的發展目標,并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車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性調節能力,推動新能源車反向給電網送電。
滿足車網互動能力,需要充電運營商對負荷有精準的預測、控制能力,對充電設備的能力要求更高。而特來電從創立之初,就提出“做充電網不做充電樁”,充電網是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的基礎設施,它深度鏈接車-電池-電網,通過群管群控,實現有序充放電和車網互動。
充電網的技術架構決定了它能夠實現終端的充放電功率可精準調節,以及場站、地區、省區等不同范圍的充電設施的靈活聚合。據特來電副總裁、首席科學家龔成明介紹,特來電充電網50多萬終端均可滿足車網互動要求。不同區域的充電終端聚合形成了150多個虛擬調度單元,和20多個電力負荷管理中心或電網調控中心實現互通,常態化參與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需求響應等互動業務。
相關數據顯示,2030年新能源裝機功率將達到1200GW,隨著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的大幅波動,電力供需矛盾也逐步顯現,配備儲能成為必要。
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曾表示,現在儲能的成本太高,一度電要配上儲能得6毛到8毛,4毛電費成本加上8毛儲能成本就1塊2了,這種儲能就沒有商業模式了。所以,中國正在推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規模電動汽車接入電網后,通過充電網、微電網把所有的電池連接到大電網中,變成一個巨大的儲能,當儲能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再生能源隨便發。
特來電這種技術思路,是構建了以電動汽車充放電為核心的虛擬電廠,充分聚合了潛在海量高價值靈活性資源,實現了資源調度控制和電網的互通。虛擬電廠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形成了有序充電、負荷約束等眾多的應用場景。
據了解,在2022年,特來電就參與了上海、廣東、山東、湖北、浙江的需求響應,通過調節充電負荷進行電力削峰填谷,緩解供電壓力,并獲取需求側響應收益。
在深圳,特來電作為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首個通過技術檢測的主體,已常態化參與調節市場。作為第一家和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簽署虛擬電廠并網調度協議的運營商,早在2022年9月11日,就試點參與了省間備用市場。
在上海,2023年迎峰度夏期間,共計開展三次削峰需求響應,特來電以虛擬電廠身份積極參與,并獲得較高補貼收益。
在配網臺區范圍,特來電充電網已常態化開展充電負荷約束和有序充電,另外特來電的雙向充放電設備和光儲充放柔性互濟微電網系統經過較大范圍的試點和示范應用已開始批量化推廣,部署于企事業園區的光儲充放微電網系統超過500套,在較大范圍落地了電動汽車表后放電業務。
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能夠引導電動汽車充放電的資源已經形成規模,特來電虛擬電廠通過鏈接新能源車能夠滿足車網互動、削峰填谷等需求側響應,更低成本、更環保地提高了電力系統靈活性,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