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國內碳價因何創下新高?

2024-05-14 10:15:06 新華日報   作者: 王靜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文稱“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價格開年至今已上漲三成,4月24日首次破百,接連創下歷史新高,5月7日后碳價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高位,5月10日收盤價為99元/噸,同比上漲超過76%,相較2021年7月開市時48元/噸的價格翻倍。碳市場形成的碳價,可以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等碳定價活動錨定基準價格參考。今年碳市場交易行情為何不同于往年?

市場預期碳配額收緊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當作商品買賣。交易前,政府部門將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分配給企業等重點排放單位。如果該單位的實際排放低于配額,就可以把剩余的碳排放配額放在市場中出售,反之如果實際排放超過配額,則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重點排放單位有履約義務,也就是在規定時限內足額清繳其碳排放配額。在“雙碳”目標下,碳排放權交易成為重要政策工具。

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交易,目前僅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市場已完成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2021年年底之前完成履約,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年、2022年,2023年底之前完成履約。

“市場上供不應求。相比第一個履約周期,第二個履約周期配額收緊,有盈余的企業也‘惜售’,供給減少,同時市場預期未來配額發放會收緊,需求增加,價格就上漲。”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培紅分析。前兩個履約周期,配額實行免費分配,采用基準法計算,碳排放基準值是影響企業獲得配額多少的主要參數。對比2019—2020年、2021年、2022年各類燃煤發電機組碳排放基準值,數值逐年降低,降幅約為4.9%—18.4%。

今年以來,碳市場價格呈現上漲態勢,進入4月后,與以往履約期過后市場整體交易意愿大幅減弱不同,碳配額買入需求及成交量、價格都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短期市場行為背后是政策催化。2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布(下稱《條例》),5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履約管理方面,重點排放單位未按照規定清繳其碳排放配額的,將按照未清繳的碳排放配額清繳時限前1個月市場交易平均成交價格,處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對比此前生態環境部的管理辦法,若企業拒絕履約,罰款金額僅為2萬—3萬元。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罰款數額較低,此前少量未按時履約、配額缺口較大的企業存在僥幸心理,有“以罰代繳”的心態,《條例》發布后開始陸續購買配額,希望以較低成本完成履約義務,增加了市場需求。

雖然碳價創下新高,但王培紅認為,對比國外主要碳市場,國內配額價格波動仍處于合理區間。

新規數據監管力度更大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第一部專門的法規。《條例》出臺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主要依靠部門規章來進行。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

“《條例》的實施,標志著中國碳市場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法治化、規范化發展階段。作為行政法規,《條例》法律效力明顯高于部門規章,為碳市場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基礎,碳排放權交易不再僅是環保政策的一部分,而是上升為國家經濟和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慶緣認為,《條例》對碳排放權的分配、交易、核查、清繳等環節進行了詳細規定,并設立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框架。

“無論是管理者、需要履約的企業,還是服務機構,與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的主體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除了明確主體,《條例》對各種違法情況的懲罰措施也更加具體。”王培紅說。針對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中不同的違法行為,《條例》規定了多樣的法律制裁手段,包括警告、核減碳排放配額、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取消檢驗檢測資質、禁止從事相關業務、責令停產整治等。

“除了處罰更嚴,《條例》對數據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數據造假,麻煩就更大了,不僅是罰款,還有可能會影響企業生產,納入國家有關信用信息系統。”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碳資產管理工作組組長周亞鵬說,《條例》明確并細化了重點排放單位的義務,如嚴格控制碳排放、如實報告碳排放數據、足額清繳配額、數據原始記錄及管理臺賬保存、制作和送檢樣品等,并明確規定重點排放單位不得操縱和擾亂市場秩序。

數據質量是保證碳市場健康平穩有序的基礎。碳排放相關檢驗檢測等工作專業性很強,離不開技術機構。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生態環境部發現一些技術服務機構篡改偽造檢測報告、制作虛假煤樣、報告結論失真失實等。

《條例》把有效防范和懲處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作為重要內容。對于接受委托編制年度排放報告以及對報告進行技術審核的技術服務機構,有篡改、偽造數據資料等弄虛作假行為的,《條例》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首先是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0萬元的,要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禁止從事相關業務。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5年內禁止從事相關業務。

碳市場擴容信號強烈

開市兩年多,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截至去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了19%,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了89%,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了近50%。

中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8個行業占到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目前已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碳排放占到了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

在今年2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部每年在全國范圍內對上述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也就是除了電力行業之外,其他7個行業雖然沒有納入配額管控,但是其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已經開展,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企業需要報告,并且已經開展碳市場擴圍的專項研究,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首次擴圍。

3月15日和4月3日,生態環境部先后發布鋁冶煉行業、水泥熟料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見稿。“這可以被理解為碳市場擴容的強烈信號。”朱慶緣說,電解鋁和水泥行業均為碳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明確排放核算標準和報告要求是企業納入碳市場交易的前提。

在兩份征求意見稿中,均提及非化石能源電力的間接排放認定,同一家企業內自產非化石能源電力通過專線直送給重點排放設施使用的電力,以及電力用戶與非化石能源發電企業簽署市場化交易合同,并通過電網配送給重點排放設施使用的非化石能源電力,其間接排放按0計算。“這就意味著使用綠電的企業,在計算碳排放時可以排除這部分電力消費的碳足跡。企業使用綠電的成本效益分析將更加直觀,因為減少的碳排放可以直接轉化為碳市場的成本節約,更精確地評估減排行動的經濟價值。”朱慶緣分析。

除了擴圍,按照條例規定,全國碳市場還要逐步推行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碳配額分配方式,建立市場穩定機制,開展市場調控,平衡市場供需,防止碳價格失控等市場風險,不斷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等,未來市場機制在碳減排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顯著。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碳價,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