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歐盟宣布依據《外國補貼條例》(FSR)對中國在歐盟五國的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調查。歐方在調查過程中肆意歪曲補貼定義、程序標準不公開不透明的行為遭到產業界的強烈反對。連日來,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風能專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歐盟中國商會相繼發表聲明,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歐方這一貿易保護行為忽視了中歐風電產業間的正和影響,更與當下國際社會協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所付出的努力背道而馳,敦促歐方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為中企提供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風能專委會在相關聲明中表示,歐盟此舉是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為,會嚴重擾亂全球風電行業正常市場秩序,阻滯風電全產業鏈創新,增加風電開發難度和成本,進而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綠色轉型的進程。
全球能源轉型需要
公平、透明的貿易規則
在全球大范圍、高水平開發風電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權威情景預測,為實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提出的1.5℃溫升控制目標,需要將全球風電的年度新增裝機容量從2023年的1.2億千瓦增加至2030年的至少3.2億千瓦。
風電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且產業鏈供應鏈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增加貿易和投資限制將推高風電開發成本,還會導致風電開發速度放緩,從而危及能源轉型目標的實現。全球風能理事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表明,全球范圍內的保護主義、限制性貿易體制及扭曲的競爭形式,將導致風電市場增長放緩、風電成本上升、風電企業財務可持續性降低。且這些措施會對發展中經濟體造成更大的影響,導致經濟發展機會不平等,破壞公平、有序的全球能源轉型。
國際社會唯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的挑戰,有效提升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支持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風能專委會呼吁產業界和各國政府摒棄單邊主義,通過多雙邊渠道展開合作對話,并基于事實進行談判,以建設性的方式共同解決競爭問題。
世界需要
中國的技術、產品和經驗
多年來,通過規模化開發、持續推進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及開展自由競爭,中國風電產品和技術形成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中國風電產品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如前所述,為實現溫控目標,全球必須大幅擴大風電裝機規模。但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統計,目前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的產能存在不足。歐洲也存在綠電需求與風電設備供應缺口。德國《經濟周刊》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稱,歐洲希望實現大規模擴張風電,但西方供應商因價格和供貨速度等原因,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生產的風電機組(包括國際品牌在中國的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以上,鑄鍛件及關鍵零部件的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70%以上。這在很好地滿足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為全球提供了極具技術、質量、價格競爭力的風電機組產品組合,幫助各國加快風電開發速度。
依靠規?;_發和技術創新,中國帶動了全球風電度電成本快速下降。風能專委會指出,中國風電產業強大的規模效應和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體系攤薄了研發、固定投資、物流、市場開發、原材料采購成本,增強了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了產品競爭力,帶動了產業加速發展。采用先進且經濟的中國風電設備可有效控制風電項目開發成本,幫助設備使用國生產可負擔的綠電,從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實現能源安全,促進全球能源轉型。
同時,據風能專委會統計,2023年中國品牌風電機組出口量為470萬千瓦,產能占比不足5%。未來數年,中國國內風電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當前的中國風電機組供給處于相對良性狀態。
中歐風電合力方能共贏
中歐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高度交織,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合作態度,支持歐洲企業深度參與中國風電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中國風電行業從歐洲企業大量采購設備,眾多歐洲企業選擇在中國從事風電相關的生產銷售活動,成為中國風電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從中贏得了大量市場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
歷史已經證明,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造成“雙輸”。保護主義保護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來,造成的是多輸。
中歐互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領導者,雙方圍繞風電合作已取得豐碩成果。風能專委會希望歐方摒棄單邊措施,堅持以對話促交流,以合作促發展,支持中歐風電行業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通過協同創新和有序競爭,共同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增進人民福祉作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