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聯邦工業、科學和資源部首席經濟師辦公室(Australian government's Office of the Chief Economist -OCE)最新發布的2024年1季度《資源和能源季報》(Resources and Energy Quarterly,March 2024)數據顯示, 2023年,澳大利亞原煤產量5.32億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265萬噸,同比增長2.4%。
數據來源:Australian government's OCE
2023年,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預計為3.53億噸,比上年增加1429萬噸,同比增長4.2%。其中,動力煤出口量為2.02億噸,同比增加2369萬噸、增長13.3%;冶金煤出口量為1.51億噸,同比減少940萬噸、下降5.9%。
數據來源:Australian government's OCE
季報數據還顯示,2024年一季度,澳大利亞煤炭出口量預計為938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385萬噸,同比增長17.3%,但環比下降0.7%。其中,動力煤出口量預計為5068億噸,同比增長11.7%,環比下降8.8%;冶金煤出口量預計為4315萬噸,同比增長24.7%,環比增長10.8%。
數據來源:Australian government's OCE
不要相信這種說法:煤炭不再是鋼鐵生產的必需品
英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全球鋼鐵行業以及亞洲海運動力煤和煉焦煤市場的首席分析師西蒙·尼古拉斯(Simon Nicholas)最近撰文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新發布的資源和能源季報預測進一步證明,冶金煤的長期前景并不像采礦業讓我們相信的那么強勁。
盡管如此,澳大利亞政府仍在重復誤導采礦業的說法,將冶金煤炭需求與建設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鋼鐵需求混為一談。
盡管其前景尚未像動力煤那么糟糕,但現實是冶金煤的前景日益受到多重威脅的挑戰。
澳大利亞政府 2024 年 3 月的資源與能源季報(REQ)強調,世界冶金煤貿易正在下降。貿易量將從 2023 年的 3.49 億噸下降到 2029 年的 3.33億噸。澳大利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冶金煤出口國,但預計澳大利亞出口量將在兩年內達到峰值,然后到 2029 年年底將下降。
這聽起來不太像是一種前景光明、不受技術變革影響的商品。
新的REQ聲稱冶金煤的“基本面仍然有利”。然而,它補充說,“存在風險”,并且“更高的電弧爐(EAF)和綠色鋼鐵生產可能會損害使用高爐的鋼廠對冶金煤的需求。”
不斷增加的風險似乎大多是下行風險。
盡管 REQ 堅持認為,從耗煤高爐到電爐煉鋼和直接還原鐵 (DRI) 煉鋼的技術變革速度“仍不清楚”,但至少現在應該清楚,鋼鐵行業的技術變革正在加速正如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去年強調的那樣。
冶金煤貿易的未來將由兩個最大的煤炭進口國——中國和印度決定。
REQ指出,中國冶金煤進口量已經在下降,預計到2029年將下降27%。中國鋼鐵需求目前受到房地產低迷的影響,但隨著經濟的成熟,也正在進入長期下降。此外,中國鋼鐵制造商將轉向更多使用更多廢鋼的電弧爐煉鋼,并且他們已經在建設不使用煤炭的商業規模直接還原鐵工廠。
印度是全球主要的鋼鐵需求增長市場,新的 REQ 預計其冶金煤進口量將在 2029 年之前增加,盡管增幅低于 2023 年 3 月的預測。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將煉鋼產能增加近一倍,達到 3億噸,其中大部分擴建計劃以高爐為基礎。然而,有理由相信這可能無法實現。
上個月,全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警告稱,冶金煤價格高企可能會導致印度鋼鐵制造商的債務水平維持甚至上升的時間比之前預期的更長。標準普爾強調,長期的高債務水平將影響印度鋼鐵制造商的擴張計劃。這將使印度產能擴大至 3億噸的計劃陷入危險,這是進一步的下行風險。
正如我們在動力煤方面所看到的那樣,冶金煤價格高企會對長期需求產生負面影響。印度對能源安全的擔憂也可能促使其比預期更早地采用可以使用國產能源(例如綠氫)的鋼鐵技術。
碳捕獲、利用和封存(CCUS)也無法保護冶金煤的前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一座用于煤基煉鋼的商業規模 CCUS 工廠,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正在建設中的工廠。換句話說,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以讓冶金煤在低碳的全球鋼鐵行業中繼續使用。
盡管對其前景的懷疑越來越多,或者也許正因為如此,該行業仍然熱衷于說冶金煤有著光明的未來。
嘉能可首席執行官加里·內格爾(Gary Nagle)正在尋求完成對泰克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加拿大冶金煤炭業務的收購,他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物質形式的需求侵蝕或需求破壞。” ,老實說,從中長期來看。”
在其2023年初步業績報告中,嘉能可提供了Wood Mackenzie 2023年11月長期冶金煤預測的程式化版本,這使得其對硬焦煤需求增長的預測看起來比實際情況大得多。
值得慶幸的是,斯坦莫爾(Stanmore )在2023 年全年業績報告中強調了 Wood Mackenzie 的相同預測,只是提供了更多細節。預計到 2033 年,世界海運硬焦煤的供應量僅增加 400萬噸,不到 2%。
考慮到澳大利亞政府新的中期冶金煤預測,即使是小幅上漲也顯得樂觀。WoodMac 確實還預測到 2050 年將增長15%,但這一長期預測將因鋼鐵技術加速從煤炭轉向而受到徹底挑戰。
斯坦莫爾還向我們展示了按供應商劃分的預測細目。Wood Mackenzie 表示,到 2033 年,澳大利亞硬焦煤供應量將幾乎保持不變,而北美供應量將減少 1400萬噸(-21%)。這一缺口將通過俄羅斯增加供應來填補。
換句話說,嘉能可正在收購的加拿大冶金煤炭業務的前景看起來并不像其他方面所表明的那么好。澳大利亞政府的新REQ預測加拿大冶金煤出口已經在下降。
嘉能可為何想要談論冶金煤的前景是顯而易見的。該公司計劃將從 Teck 收購的冶金煤礦與其動力煤業務合并,然后將其分拆為獨立實體。已經有明確跡象表明嘉能可的一些投資者認為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嘉能可需要冶金煤的未來看起來良好,以分散人們對動力煤業務日益黯淡的前景的注意力,該動力煤業務將納入分拆的煤炭開采公司。
嘉能可在擬議的煤炭分拆之前試圖給冶金煤炭帶來樂觀的光彩,但推銷卻很困難。分拆出來的公司的大部分產品將是動力煤,大部分在澳大利亞開采。新的 REQ 預測,被視為未來關鍵市場的亞洲動力煤貿易已經在下降。
澳大利亞煤炭行業和政府將滿足煤炭需求與可再生能源轉型聯系起來。
為了進一步探討冶金煤的未來,嘉能可將冶金煤需求與正在進行的遠離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混為一談:“優質煉鋼煤也支持能源轉型,作為某些可再生能源所需的鋼鐵生產的重要投入能源基礎設施。”
雖然風能和太陽能等許多基礎設施確實會以更大的容量建設,但鋼鐵技術不斷從煤炭轉向,這意味著盡管需要鋼鐵,但冶金煤的需求量將下降。向直接還原鐵和電弧爐煉鋼的加速轉變意味著煤炭不再被視為煉鋼的關鍵。
嘉能可并不是唯一一家聲稱冶金煤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煤礦企業。必和必拓(BHP)、懷特黑文煤炭(Whitehaven Coal)和科羅納多(Coronado)等其他公司也重復了同樣的做法,政府政界人士也重復了這一做法,試圖證明他們批準更多冶金煤礦的合理性。
澳大利亞聯邦環境與水務部長塔尼亞·普利伯塞克 (Tania Plibersek) 將冶金煤與更多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需求聯系起來,以證明她批準新冶金煤礦的合理性。昆士蘭州副總理兼財務主管卡梅倫·迪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煤礦投資者和政府需要認識到冶金煤前景的快速變化。嘉能可投資者尤其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增加部分冶金煤產量并不會改變以動力煤為主的分拆的煤炭板塊業務的前景。
英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預期下降,東南亞市場需求可能幫助不大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 澳大利亞首席煤炭分析師安妮·路易絲·奈特(Anne-Louise Knight)4 月 3 日發文認為,澳大利亞聯邦工業、科學和資源部 (DISER) 2024 年 3 月季度預測顯示,由于價格下跌,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價值在 2023 年下降得比預測進一步且更快。預計這將導致澳大利亞動力煤礦運營商的資產負債表收緊,這些運營商的 EBITDA 利潤率在 2024 年已經出現下降。
DISER 預計,隨著煤炭價格持續下跌,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收入將從 2023-24 財年的 360 億澳元下降至 2028-29 財年的約 210 億澳元(按實際價值計算)。展望期內,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預計每年下降 2.6%。
DISER 預計動力煤現貨價格將從 2024 年的每噸 133 美元下降至 2029 年的每噸 105 美元(實際價值)。合同價格預計將從每噸約 200 美元(JFY2023-24)下降,趨于一致現貨價格。DISER 表示,“1 月和 2 月,紐卡斯爾 6,000 大卡價格平均為每噸 127 美元,而 2023 年 12 月季度為每噸 135 美元。短期內,海運動力煤進口預計將因庫存高而受到抑制多個市場的需求下降以及中國需求的下降。”
DISER 預計,未來五年動力煤貿易量將普遍下降,這表明印尼出口已見頂,預計在展望期內將下降。然而,印尼動力煤出口已見頂的預期可能是錯誤的。印尼最新的2024年煤炭產量配額為9.22億噸,比最初預期的710噸目標高出30%。
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JKT)的動力煤需求(約占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的 65%)預計將繼續下降,而印度(約5%)和中國(約 20%)則尋求通過國內生產來滿足動力煤需求的增長。
繼2023年初中國恢復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后,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量在2023年激增。然而,隨著中國國內動力煤產量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加,預計這種情況將是短暫的。2024年中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預計將增長24%,水力發電量將增長3.3%隨著干旱情況消退。DISER的預測還強調,展望期內中國動力煤需求的任何進一步增長預計將由國內供應,而不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出口。
DISER 預計印度未來五年煤炭需求將增加,但指出國內產量的增加預計將滿足大部分需求。繼過去10年國內產能擴張70%之后,印度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
預計日本將把海運動力煤進口量從 2023 年的 1.27 億噸減少到 2029 年的 1.19億噸。由于核能部署預計將增加,韓國的動力煤進口量預計在展望期內也會下降。
這這樣一來,就將使得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海運進口需求成為澳大利亞在展望期內唯一增加的市場。2023 年,這些市場的需求合計僅占澳大利亞動力煤出口的5%。
基于印度尼西亞產量下降和計劃中的燃煤電廠竣工的假設,這一預測也可能高估了澳大利亞從越南出口動力煤的需求。此外,雖然越南有 15 座燃煤電廠正在籌建中,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項目將如何融資才能完成。中國一直是越南煤電開發的最大融資方,但在2021年表示不會資助海外新的煤電項目。重要的是,越南在建的燃煤電廠正在配置印度尼西亞煤炭,而不是澳大利亞煤炭。越南還一直在減少新建燃煤電廠的計劃,轉而采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 價值 155 億美元的正義能源轉型伙伴關系 (JETP)協議基金將以越南可再生能源建設為基礎,支持其整合并推動其增長,同時限制煤電建設。
DISER還表示,2024年拉尼娜天氣事件很可能再次出現,帶來的強降雨可能普遍不利于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煤炭生產和運輸。根據IEEFA 分析,嚴重潮濕天氣和洪水的影響,將導致至少2000萬噸煤炭減產。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