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上海氫能獨角獸重塑股份正式遞表,沖刺港股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重塑股份成立于2015年,聚焦氫燃料電池。此前,公司曾在2021年沖刺科創板上市,但在半年后撤回了上市申請。
在一級市場,重塑股份已完成多輪融資,集結了中石化資本、國家制造業基金、一汽解放、宇通客車、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君聯資本以及IDG資本等多個知名資方。根據申請材料披露的數據,在2022年完成的E輪融資后,重塑股份估值已達108億元。
港股市場上,目前已有兩家氫燃料電池上市企業——億華通以及國鴻氫能。截至今日,億華通港股市值約54億港元;國鴻氫能則為約98億港元。
多個知名資方加持的氫能獨角獸
根據招股材料,重塑股份的主要營收,來自于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的銷售,貢獻營收比例近年來都達到了約90%的水平。
具體收入情況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重塑股份分別實現營收5.24億元、6.05億元以及2.19億元;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其同期虧損分別達到6.54億元、5.46億元以及4.6億元;持續虧損的情況也造成了公司現金流方面的壓力,其同期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7.68億元、-7.28億元和-6.25億元。
另據招股材料,重塑股份本次公開募集資金將主要用在氫燃料電池系統、零部件以及氫能裝備的研發及擴產;包括歐洲、美洲等海外市場的業務拓展;以及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盡管,重塑股份在公開市場的資本謀劃幾經波折,但在一級市場,公司獲得了眾多頭部資方的青睞。根據招股材料,截至目前,重塑股份共計完成8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39.3億元,股東方包括中石化資本、國家制造業升級轉型基金、一汽解放、宇通客車、春陽資本、摯信資本、謙石投資、君聯資本、博華資本、中銀投資、紅杉中國以及高瓴資本等。
目前,重塑股份估值已經達到108億元,超過了已經上市的同行企業億華通和國鴻氫能市值。
股權結構方面,中石化資本以及國家制造業基金為重塑股份兩大外部機構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4.33%以及4.59%。
資本扎堆氫能產業鏈中游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氫能領域投融資金額達到88億元,其中大多數資金集中在燃料電池制備這一中游領域。而截至目前,這一領域也已經跑出了兩家上市公司,包括在港股和科創板上市的億華通,以及在港股上市的國鴻氫能。億華通在A股的市值為66.24億元。
與此同時,包括重塑股份在內,氫燃料電池領域還有多家企業也在二級市場發起沖刺。
同樣來自上海的捷氫科技,即為其中之一。據招股書,捷氫科技業務聚焦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2021年11月,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所屬子公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將其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開啟上市沖刺前,捷氫科技亦曾在一級市場進行多輪增資,集聚了混改基金、國開制造、先進制造、凱輝基金、廣汽資本以及君正集團等多個外部機構股東。
捷氫科技的沖刺上市之路亦不算順利。其于2022年6月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此后便一直處在等待狀態。去年末,其更新了申請材料,持續沖刺科創板上市。
國富氫能、治臻股份亦有IPO規劃,但治臻股份科創板IPO于2022年末終止,而國富氫能則在2022年11月主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后,于去年5月重啟IPO。
對于燃料電池領域企業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有關注新能源領域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主要還是由于氫能行業仍處于產業化早期階段,“包括經營數據、造血能力還有公司運營方面,都在這個過程中引起了質疑。”
目前,各地正通過政策加碼對氫能產業的支持力度,包括山東省免征氫能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內蒙古自治區提出允許化工園區外制氫等。
一級市場方面,氫能項目吸金能力依舊,其中,醇氫科技完成1億美元,首輪融資即晉升為獨角獸;明陽氫能完成超億元規模A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更早前的2023年末,陽光氫能宣布完成6.6億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君聯資本。
另有掌管氫能基金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目前氫能降本不斷推進,疊加政策的持續支持,對氫能行業未來發展長期看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