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監管定調!2024年金融怎樣支持實體經濟?專家解讀來了

2024-02-02 08:15:58 金融時報   作者: 記者:孫榕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4年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會議強調,精準高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支持擴大有效需求,持續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切實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質效。

2024年作為全面履職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圍繞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監管總局給出了哪些更加清晰的目標和更加明確的方向?

01

統籌做好“五篇大文章”

過去一年來,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和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銀行保險機構交出了一份出彩的“答卷”。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2%,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7.1%,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29.1%。加強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高技術產業貸款增長22.6%。集成電路共保體提供保險保障1.1萬億元。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31.7%。2023年,綠色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2297億元,賠付支出1214.6億元。

“2023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支持實體經濟更加精準有力。”光大證券(15.350, -0.29, -1.85%)(維權)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表現為:一是金融資源更多地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普惠小微、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這些領域貸款增速顯著快于一般貸款增速;二是全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貸款定價水平持續下行;三是《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引導將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根據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需求,針對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四是引導金融機構把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此次會議提出,要統籌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于這一要求,我們應如何把握?

“‘五篇大文章’的核心是支持以新質生產力為特征的實體經濟,而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五篇大文章’實際上是相輔相成,互為犄角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告訴《金融時報》記者,這就要求“五篇大文章”融合發展,要以科技金融強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的發展;要以綠色金融支持低碳發展的技術改造,支持包括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要以創新養老金融體系體制來支持養老產業、養老服務的發展;要以普惠金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以數字金融支持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以及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內嵌式發展。

“在全新的金融監管體系內,金融供給將更有力度地服務實體經濟。”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程瑞表示,金融資金將更加精準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創新手段,提升服務質效并優化融資成本。

02

著力支持擴大有效需求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與之一脈相承的是,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此次會議也提出要“著力支持擴大有效需求”。

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目前,我國經濟雖然在加快恢復,但恢復的基礎并不十分牢固,內部需求收縮等壓力較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必須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擴大有效需求。金融系統應采取更加全面靈活的措施,為擴大有效需求提供更有力支持的服務。”

那么,下一步,金融業支持擴大有效需求的著力點在哪里?

“2024年,提振居民消費是擴大有效需求的重中之重。”董希淼建議,繼續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加快發展消費金融,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同時,應以更堅決的態度出臺一攬子、系統性的政策,全面提振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和預期,穩住和擴大居民住房消費。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又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董希淼舉例說,一方面,金融機構可充分應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過獲取多方數據和信息等方式對新市民等用戶群體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信用評價方式,針對用戶就業、創業、消費等不同階段的需求,推出期限靈活、額度和費率適中的產品;另一方面,開發大宗消費金融產品是當前關鍵,可加強與汽車經銷商、電商平臺、商場超市等合作,加強大宗消費金融場景建設,推出更多的汽車、旅游、家電消費信貸產品,豐富大宗消費金融產品線。

03

持續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眼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根據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研究統計,我國金融包容性獲得顯著增強,普惠金融服務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部分指標已居于中高收入經濟體的前列。

根據監管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3.3%、12%。普惠型涉農貸款達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億元。

此次會議強調要“持續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切實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質效”。那么,我們如何理解“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對此,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莫秀根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不僅包含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優質金融產品的能力,也包含確保金融消費者從金融服務中提高生產生活水平的能力。

“當前,服務能力不足的確已成為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大障礙。”在莫秀根看來,金融機構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需要從多方面著手,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圍繞著金融消費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要加強數字化建設,提高服務效率,擴大服務邊界,為不同地域的金融消費者提供實時高質量低成本的金融服務;要提高金融服務的社會生態價值的能力,提高金融服務于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提高金融消費者的金融健康水平和金融能力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由于金融消費者的能力有限,對金融產品的特點了解不足,不能正確地使用金融產品,導致不良的效果。金融機構有責任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金融能力,確保金融產品產生良好的效果。”莫秀根表示,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消費者保護的工作效果。

04

加強風險減量管理服務

一直以來,保險業始終發揮著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在此次會議上,金融監管總局高度肯定了保險業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京津冀等地洪澇災害和重大事故保險賠付實現快賠預賠、應賠盡賠。”

面對京津冀等地洪澇災害和重大事故,在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下,保險機構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根據監管數據,保險業共計為京津冀等16個洪澇受災地區,理賠126億元,做到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理解保險業經濟減震器的定位?

“汽車上的減震器,可以讓乘客感覺不到顛簸,或者把大顛簸化解成為的輕微的顛簸。作為經濟的減震器,保險業也應如此,在災害來臨之前應該一直在發揮作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院長助理王國軍形象地向《金融時報》記者解釋說。

那么,下一步,保險業如何進一步發揮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保險業的防災減災救災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保’為前提,‘賠’為基礎,‘救’為補充,‘防’為核心,這四項重點合力構成了保險‘保防救賠’四位一體的風險管理鏈條。”王國軍表示,保險機構需要積極加強風險減量管理服務,特別是利用科技手段為社會防災減災救災,以智能化為抓手,深化保險科技賦能,實現科技投入、風險減量與降費增效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金融,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