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謝和平院士深圳大學團隊2023年度總結會暨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啟動會召開。謝和平表示,2024年團隊要將海水直接制氫與地熱熱伏發電兩項顛覆性技術盡快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出貢獻。
會上,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和平院士在致辭中介紹,2023年深大團隊取得了5項標志性成果,即獲批全國第六批/深圳市首份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全球首次自主研發地熱熱伏發電機現場測試突破1000W級,在青海共和干熱巖場地完成了世界首次干熱巖單井熱伏發電現場測試;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深部煤炭保壓保瓦斯取芯;全球首次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試成功;世界首次深海固體可燃冰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
圖片圖為謝和平院士發表講話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網站2023年12月8日消息,受中國地質調查局資助,水環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大學等相關單位,共同在青海共和干熱巖勘查試采場地開展了干熱巖單井采熱-熱伏發電系統聯合試驗。在試驗測試周期內,單井的瞬時最大采熱率值超過2MW,72小時平均采熱率達到1MW。與國內同類型干熱巖單井采熱系統相比,系統最大采熱率提高了近4倍,平均采熱率提高了2倍以上。在極限工況下(熱端溫度69.7℃,冷端溫度5.0℃),熱伏電機的極限發電能力達到1290.8W,實現了當前世界最大功率地熱熱伏發電。
此前,2023年3月,謝和平院士在公開場合介紹,大灣區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有60%的區域是花崗巖,花崗巖下面就是中低溫地熱。當前地熱發電技術以渦輪機發電為主,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如何攻關研發新型的發電技術,特別是中低溫地熱發電的顛覆性技術和變革性技術,目前全世界均在攻關且都處于同一起點。
圖片圖為青海共和盆地干熱巖單孔取熱及熱伏發電試驗現場
據地熱加了解,2019年至今,謝和平團隊在地熱發電領域提出了熱伏發電顛覆性技術、磁懸浮發電變革性技術、原位發電探索性技術三項新技術。目前熱伏發電歷經四年攻關,已實現三代熱伏發電機原理樣機的研制,實現了10W級—100W級—1000W級的跨越性突破。
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于2018年3月由謝和平院士擔任院長組建,致力于深地科學與低碳綠色能源等領域創新研究探索,研究方向包括深地科學與原位巖石力學、深地深海深空保真取芯與探礦理論與技術、工程擾動巖石動力學、海水制氫原理與技術、中低溫地熱發電理論與技術、低碳與CCUS技術等。
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原有的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由中國礦業大學、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重組共建獲批,由謝和平院士擔任主任。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地工程巖石動(靜)力學、深部地熱與清潔能源開發、深地工程材料與智能建造、深地資源原位流態化開采與健康運維、深空深海保真取心探礦。
謝和平院士對團隊和實驗室所有成員提出“求新、求真、求實”的要求。“求新”,就是要緊盯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在選題方向與開拓領域時,關鍵要“做別人沒做過的,做超越別人做過的”;“求真”,就是要具有客觀、嚴謹和理性的治學態度與求真的科學精神,按照毛軍發校長的要求,做到“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問題真解決;”“求實”,就是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要有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奮斗意志。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地熱加、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