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汕頭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召開,同期發布的《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的風電機組產能占全球市場的60%,葉片產能占全球市場的64%,齒輪箱產能占全球市場的80%,發電機產能占全球市場的73%,固定式基礎的產能占全球市場的76%。我國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并驅動全球海上風電發展。
多地風電產業集群也日益完善。正在建設中的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集研發設計、工藝流程、生產制造、檢測認證于一體,形成產業鏈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交付檢測一體化閉環。高度的產業集群,省去了風機部件長途運輸的環節,上下游無縫對接協同,生產效率可提升3倍。可以說,足不出港,即可裝配出一個完整的風機。創新港還包含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先進的40MW級風電機組電氣及動力學六自由度實驗平臺。風機絕大多數力學和電氣性能測試驗證從成本高昂的海上移至陸地,測試成本將大幅降低。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秦海巖:我們現在已經批量生產16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馬上18兆瓦的已經下線,葉片從原來四十幾米長發展到現在128米長的葉片,這些都是在全球領先的。所以中國目前這個全套的產業體系從制造到建設到運維,我國已經形成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
我國風電產業正向數智化迭代
在風電領域,智能化數字化的應用不只是在制造環節,在風電場的選址和建設方面也開始廣泛應用。要想達到風力資源最大限度的優化利用,風電場的選址是重中之重。選址如何進行?一起來了解一下。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通過這個動畫演示我們可以看到,首先第一步是要通過衛星的高清圖片,大致選定一個區域,然后再采用無人機去現場進行實景的掃描和勘探,并在電腦中生成三維立體建模,在正式安裝風機之前呢,還要提前架設150多米高的測風塔,并采用激光雷達,對這個區域進行精確的風力資源的一個測量。當然也要結合氣象部門多年來對該地區的風力資源的數據,最終才能確定安裝風機的具體位置。像我們看到這張圖上,紅色的區域,就是風力資源最好的地方,黃色區域風力是比較好,而藍色區域就是風力資源很差的地方,就完全沒有必要考慮在那里布局風機了。那么這個選址的過程,繼續避開大湍流風區、渦風區等不安全因素。因為強烈的風力亂流,會對風機的葉片和其他部件帶來不安全的因素。
總臺央視記者 古峻嶺:正是通過這種空天地面的多種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使得風力資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利用。高度智能化的運維系統,不光可以實時監測到整個風電場的運行數據,就連收益情況也能給你算得明明白白。
海上環境惡劣,數智化在海上風電場的應用,不但有效提升了發電效能,設備的安全性也更加有保障。
風機制造企業產品經理 胥昂:我們主要應用北斗以及5G,來實現風機最大化利用風資源,來實現發電量的提升;當臺風這種極端惡劣天氣來的時候,通過北斗衛星的一個信號傳遞,來實時控制風機的方向以及姿態,能夠安全、有效度過整個臺風的考驗。
海上風電相關船舶陸續交付 我國船廠承接近九成
不斷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帶來對風電安裝、運維等裝備的大量需求。海上風電相關船舶目前已經迎來交付旺季。截至今年10月底,全球船廠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為37艘,其中33艘由我國船廠承接制造,接近九成。
在山東煙臺,一艘風電安裝船結束了分段作業,進入船體合攏階段。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風電安裝船訂單多了起來,目前有6艘在建,占到企業整體訂單的三分之一。起吊能力、樁腿長度、作業水深等等技術指標,也在不斷刷新。
船廠負責人 尉春濤:這個是給荷蘭船東建造的,它的起重能力大概就是3000多噸,是適用一百幾十米的作業水深,這是屬于規格比較高的一種風電安裝船,造價相對也比較高。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風電相關船舶迎來交付潮,僅風電安裝船就交付20艘,創歷年新高。從訂單來看,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球船廠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為37艘,其中33艘由我國船廠承接制造。
新能源產業協會副理事長 于晨光:海上風電安裝船作為整個海上風電安裝效率提升就是最重要的一個船機。目前整個全球超過130艘的安裝船,中國造超過100艘,也就占了這80%以上的這個份額。目前高性能的安裝船需求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所以其實中國的這個安裝船的市場可以走向歐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