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需各方協同發力

2023-11-29 09:21:04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郭旭升  

目前,北方地區已進入供暖季。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推廣中,地熱能供暖扮演了重要角色,民眾正在樂享“綠色暖冬”。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供暖、制冷等地熱直接利用方式,產業規模發展迅速。西部首個地熱供暖“無煙城”——陜西咸陽武功縣,建成地熱供暖能力已達920萬平方米。咸陽市區地熱集中供暖面積占市區總供暖面積的近三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源熱泵系統作為“綠色機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興機場257萬平方米的建筑提供冷、熱能源。

當前,地熱資源亟待納入城鄉用能總體規劃,由相關政府和部門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并結合當地資源品質和用能需求,從供暖、制冷、發電、工農業綜合利用、旅游康養、儲能等多方面促進地熱規模化開發。這對于實現清潔取暖、優化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等具有重要意義。

地熱資源“富甲一方”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約占全球地熱資源的1/6,在青藏高原、東南沿海、華北平原、遼東半島等地區廣泛分布,是亟待開發的巨大“地下寶藏”。

地熱資源按照埋藏深度由淺至深可分為淺層地熱資源、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資源和干熱巖型地熱資源。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對這些資源潛力進行過較系統的評價。

淺層地熱資源利用條件好的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地區、江淮流域、四川盆地。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標準煤7億噸,可實現制冷面積320億平方米。

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松遼、蘇北、江漢等平原和盆地,以及東南沿海、膠東和遼東半島等山地丘陵地區。我國4000米以淺的中深層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1.25萬億噸,年可采資源量折合標準煤18.7億噸。

干熱巖型地熱資源在我國分布廣泛,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青藏高原、東南沿海、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被視為潛力區。我國埋深在3千米到10千米范圍內干熱巖資源量折合標準煤856萬億噸,其中,埋深5.5千米以淺約106萬億噸。

目前,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正在從淺層、中深層向深層、干熱巖拓進。隨著理論與技術的進步,未來將打造形成深層地熱,尤其是干熱巖資源的規模化經濟開發技術體系,支撐我國地熱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地熱開發大有可為

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進程,地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必然選擇。不同類型、不同溫度的地熱資源有不同的應用場景。

200米以淺的淺層地熱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制冷;200米到3千米的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資源以40℃到90℃低溫為主,主要用于建筑供暖、農業種植養殖、洗浴等;3千米以深的水熱型地熱資源以90℃以上中高溫為主,可用于工業供熱、建筑供暖和制冷,還可以梯級利用;干熱巖型地熱資源主要發育在3千米以深,以150℃以上高溫為主,與中高溫水熱型地熱資源用途一致。淺層地熱、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制冷是目前地熱能直接利用的主要方式,占直接利用能力的92.16%。

我國淺層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約8.1億平方米,淺層地熱供暖、制冷已基本形成完善的技術體系,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累計達到5.82億平方米,在北方清潔供暖和大氣污染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河南、山東、天津、陜西、山西等地依托豐富的地熱資源,逐漸發展成為水熱型地熱供暖的主要區域,占全國70%以上。

現在的地熱能開發利用與過去相比,系統更大、更復雜、投資更多;能源利用區域性、融合性更強;推廣范圍更大,資源條件差異性更大;創新性、技術性、管理模式要求更高;客戶對能源品質需求更精細化,這對我們將基礎性工作做扎實、做牢固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熱技術位于國際前列

我國淺層地熱能和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技術體系,技術水平位于國際前列,有力支撐了我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規模居于世界首位。

以中深層水熱型地熱開發為例,較完善的熱儲描述技術實現了熱儲的精細刻畫。應用電成像測井技術和低成本碳酸鹽巖非均質性識別評價技術,可以判斷裂縫密度、強度、方位等,建立不同層段的裂縫模型。

地熱開發具有周期性、大流量和以灌定采的技術特點。要想穩定高效地開發地熱能需要考慮熱量的傳遞、水的流動規律及其與傳熱之間的關系,以熱儲三維地質模型為基礎開展數值模擬,形成采灌均衡的地熱開發部署優化方法與調控技術,確保地熱田科學可持續開發。目前,陜西咸陽地熱田已連續穩定開發25年,河北雄縣牛駝鎮地熱田已連續穩定開發14年。

此外,我國還創新了“取熱不耗水”工程技術,實現安全低成本開發,其關鍵技術包括叢式井井網部署、開采井防砂完井、尾水處理、回灌井防堵解堵等。

現有技術還不足以支撐中國地熱產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特別是深層、干熱巖開發利用面臨新的技術挑戰。因此,國家層面設立多個研究項目,企業、研究院所和大學也紛紛設立相關研究課題,開展深層地熱能和干熱巖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助力中國深層地熱能和干熱巖資源利用從實驗室走向現場、走向工業化。

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發展

當前,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資源家底不清、經濟開發難度大、基礎研究和勘探開發投入仍顯不足等問題。筆者建議,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地熱產業可持續全方位政策支持。如國家、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大地熱礦權設置和管理、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讓地熱行業“有策可依”、讓政策“落到實處”。

其次,要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國家和地方政府、企業等多個層面需共同發力,加大地熱基礎性、公益性勘查投入,引入商業性地熱勘查,調動社會各界投入地熱資源勘查的積極性,建立地熱勘查資料共享制度,盡早摸清資源家底;強化基礎研究,攻克關鍵技術,向資源品質更高、應用范圍更廣的深層地熱領域進軍,超前布局干熱巖理論研究及工程技術攻關,推進“地熱+油田余熱+風光+氫能+儲能”等多能互補模式應用。同時,加大地熱人才培養和國家級平臺建設,全國一盤棋,形成地熱基礎研究和勘探開發工程實踐合力。

最后,要將地熱開發融入城鄉規劃,推動產業發展。做好地熱利用規劃與城鄉基礎設施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地下水利用保護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從供暖、制冷、發電、工農業綜合利用、旅游康養等方面入手統籌整體方案,促進地熱產業規模化、效益化發展。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本報記者李惠鈺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地熱產業,地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