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觀點要覽】
文章:《“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我國海洋碳匯與碳年齡的思考》
學報: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年第4期
作者:包銳
評薦:梁生康(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化學理論與工程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碳中和中心副主任)
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二氧化碳交換碳儲庫,是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該文在分析海洋碳匯的關鍵過程及控制機制的基礎上,提出碳循環下的“碳匯”與碳中和下的“碳匯”不應畫等號。為有效評估碳匯,不僅要系統核算碳庫儲量,也要準確把握碳庫的年齡,為深化海洋碳匯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等認知提供新視角。
該文指出,海洋碳庫中的碳周轉停留時間和碳匯過程時間,是評估海洋碳匯的關鍵要素。海洋碳庫周轉時間尺度越長,碳庫越穩定,越利于海洋碳匯可持續性的實現,千年甚至萬年的碳埋藏可能更加有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而短時間尺度的碳庫對碳中和目標實現所起到的作用有限。應用天然放射性碳-14測定海洋碳庫年齡,是判斷碳庫周轉時間的關鍵參數,然而由于海洋所吸納、儲存、埋藏的碳是多源的,海洋溶解有機碳、沉積有機碳的碳-14年齡具有顯著的空間差異,導致海洋碳匯評估十分復雜。在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需綜合考慮海洋碳庫的儲量和穩定性,構建組成、數量和年齡“三位一體”的海洋碳庫清單,探索兼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固碳增匯的協同增效途徑,為切實提升海洋碳匯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