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我國風電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秦海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2023年上半年,我國風電產業延續良好的發展態勢。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海上風電有序發展,整體技術進步明顯,國際合作繼續深化,風電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為我國推進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全面平穩發展。1—6月,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2299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9億千瓦。預計全年風電新增裝機規模將不低于5000萬千瓦。“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時期,確保風電年均新增裝機不低于5000萬千瓦,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最低要求。
利用水平穩步提升。1—6月,風電發電量為42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0%。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237小時,較2022年同期增加83小時。
海上風電穩妥推進。當前,我國海上風電進入規模化開發階段,風電機組大型化進程提速,國內已推出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即將進入20兆瓦級別。運輸、吊裝、運維設備和船舶的專業化,提高了建設與運營效率,相應降低成本。此外,繼“三峽引領號”、中國海裝“扶搖號”之后,中海油“海油觀瀾號”的成功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為“走向深藍”夯實基礎。
技術研發穩中求進。在大容量機組方面,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已并網發電,18兆瓦機型已下線并將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吊裝;10兆瓦陸上風電機組已完成吊裝及并網調試工作。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最長葉片達到126米,最高輪轂高度達到170米。在新技術應用方面,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新型傳感技術在主流新機型中的廣泛應用,可以在減少陣風沖擊的同時,提高機組發電效率;葉片渦流發生器、葉尖小翼等增強氣動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增強機組發電性能;高塔架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拓寬機組在低風速地區的應用空間;集中監控、故障預測和壽命分析技術,使得風電整體管理變得更加智能高效。
國際合作穩中突破。7月10日,在中泰風電產業合作交流會上,泰國風能協會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簽署了《中泰風電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這將有助于深化中國-東盟在風電領域的合作,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外交上的一張“新名片”。接下來,CWEA還將聯合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等在聯合國紐約氣候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平臺上展開合作,依托中國產品、技術、標準、經驗推動各國加快風能資源開發。同時,我國風電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金風科技海外在手外部訂單共計453萬千瓦,同比增長65.7%;遠景能源在印度、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接連斬獲風電機組供應訂單;明陽智能簽約菲律賓裝機規模最大的風電項目;大金重工在歐洲贏得多個海上風電單樁基礎供貨合同。
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國家主管部門通過完善政策體系為提升風電發展質量保駕護航。《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23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全面部署了2023年能源領域的重點工作。《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打出政策“組合拳”,填補了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政策的“空白”。另一方面,風電企業始終著力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風電機組的發電效率和可靠性,依靠開發和商業模式創新拓展風電的應用場景,不斷提高風電的經濟性。
推動風電產業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事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落實。為此,業界仍需要以創新為抓手實現提質增效,讓風電在全球范圍內成為可負擔的綠色能源,助推全人類早日步入零碳社會。CWEA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