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角逐新賽道,端牢能源飯碗

2023-07-17 08:39:28 中國科學報   作者: 記者 張晴丹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我國能夠創造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離不開能源提供的支撐。然而,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多年超過70%,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去年高達45%,能源安全隱患重重。受地緣沖突影響,近年來“能源危機”被不斷提及。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態變革期,而我國發展面臨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局面,因此,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王光謙院士在“中國能源安全高峰對話”中表示。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能源這碗飯,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踏實。

油氣依存度極高,易被“卡脖子”

我國是一個多煤、少油、缺氣的國家,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中國能源安全高峰對話”上發布的《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煤炭儲量為1432億噸,占全球的13.3%,低于美國(23.2%)、俄羅斯(15.1%)和澳大利亞(14.0%),位列全球第四。

《白皮書》由四川大學與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方合作,由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合力編撰,聚焦中國能源安全,以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的視野,全面審視了我國能源安全問題,力圖回答能源安全的“中國之問”與“時代之問”。

煤炭是我國能源的壓艙石,煤電是我國電力的主力軍,我國煤電占全球煤電的50%。在我國化石能源內部的煤、油、氣三者中,結構存在嚴重失衡。

《白皮書》提到,大慶油田的發現,使我國基本實現低水平的石油“自給自足”。但隨著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油氣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1993年,我國再次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進口量不斷攀升。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突破了5億噸大關,多年來超過了70%。2022年原油進口依存度高達72%,天然氣進口依存度提升到45%。

油氣對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指標。對外依存度過高,很容易被“卡脖子”,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我國在國際能源治理體系中,一直缺乏足夠的地位與議價話語權。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認為,我國油氣進口依存度很高,油氣進口來源地局勢很不穩定,一旦國際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升級,我國海外油氣斷供風險將相應增加。而且,我國油氣進口主要依賴于海上運輸,但是關鍵海區、海峽以及航線的掌控權在沿海國家和美國手中,一旦國際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升級,我國油氣通道被阻斷的風險將相應增大。

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要發展實體經濟,在能源方面就一定要有主動權。

“這就需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逐步推進化石能源有序減少和非化石能源可靠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大力推動生活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王光謙表示。

新能源大放異彩,實現多能互補

隨著能源安全的地位不斷提升,我國已經將能源安全提升至與糧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戰略高度。

能源這碗飯怎么端才更穩?這要求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生產的能力。

王光謙提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目前已形成煤、油、氣和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給體系,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顯著改善,能源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

“截至2021年底,我國企業已經在50多個國家有200多個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達到2.1億噸油當量,為我國能源油氣開發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光新能源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成效顯著。”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江霞介紹道。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1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基于此,預計“十四五”期間,在能源消費增量中,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60%左右。

在核電技術方面,我國已經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變革,自主研發了“華龍一號”和“國和一號”三代核電,主要技術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氫能方面,截至2022年6月,我國加氫站數量超過270座,較2018年增長超10倍。

應對風險挑戰,護航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直接關系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國際地緣政治趨于緊張,全球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加劇,中國能源安全面臨不少挑戰,提高能源安全韌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甘霖表示。

如果不想過“緊日子”,發展非化石能源是彎道超車的關鍵機會,但在傳統能源安全的新視野下,非化石能源行業仍存在諸多挑戰。

《白皮書》介紹,“風光”靠天吃飯,風光新能源的“出力”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縱使老天作美,“天時”具備,也可能發生源荷供需時空錯位,“棄水”“棄風”“棄光”成為常態,近年來雖有改善,但癥結未除、隱患尚在。

同時,儲能成為了能源安全的“瓶頸”。“實現風光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儲能是關鍵。儲能技術‘瓶頸’制約風光新能源成為能源主體,從而也制約了能源安全發展。只有大規模、長時間尺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后,新能源才能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江霞說。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儲能是現在最大的短板,是繞不過去的坎。儲能是保證電力電量平衡、加強系統安全、提升效率的重要基礎支撐,也是實現能源系統安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雷憲章則表示,氫能是未來的終極能源,但要真正實現全面替代現有能源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為了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他認為應該“兩條腿”走路:第一是發展綠氫;第二是在自有能源的基礎上,實現氫能的替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石碧認為,國家應該加強生物質產業的發展,其對化石資源的替代有巨大潛力。

“我們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腳踏實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呼吁。他表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熱庫,地熱總量是現在年均總消耗量的45萬倍。地熱是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是地球本身的熱能。但是到目前為止,相關的投資和研究都比較少。

近年來,我國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但部分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沒有改變。

“我們要堅持創新在能源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統籌發展與安全,以實現能源科技自立自強為重點,圍繞先進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高效安全核能,綠色高效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積極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工程,著力補齊能源技術裝備的短板。”王光謙說。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孔力看來,可再生能源從資源上講是足夠的,但是如何把這些能源融入我國現有的能源體系,構建一個安全、穩定、可靠的能源系統,滿足各種各樣的能源需求,是一個重大問題,面臨巨大的挑戰。“相信科技未來的發展能解決這些問題,使現有能源系統逐漸過渡到新型能源系統。”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