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11批145個國家節水城市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較十年前提高4.6倍
守護生命之源
節約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深入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在眾多資源中,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是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之一,節約用水,刻不容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水安全風險,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11批共145個國家節水型城市,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約節約轉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有了較大提高。同時,我國再生水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2022年,全國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80億立方米,較10年前提高了4.6倍。
1
有了節水灌溉科技,
大漠戈壁上也能育出沃土良田
甘肅省酒泉市,一座因泉而得名的城市,卻是一座嚴重缺水的干旱城市。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49.2~154.2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100~3100毫米,屬極端干旱地區。全市每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上的水資源量僅為1.8萬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十七分之一。
戈壁農業是酒泉的生態產業之一,但干旱地區發展農業,用水是一個重要問題。立足基本市情,酒泉市出臺了《酒泉市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意見》《酒泉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在農業領域構建起高效節水農業體系。
酒泉市肅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是酒泉市眾多使用節水灌溉系統的產業園之一。在產業園8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日光溫室內,高壓噴霧系統和風袋正按照設置的程序運行,保證了溫室恒溫保濕,為定植不久的番茄苗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這里引進了懸掛栽培模式,植物吸收不了的水分就會通過下部的管道將其集中到尚未處理的灌溉桶中,施肥配肥過程一并在灌溉桶中完成,進行循環灌溉,相比于土質栽培省水70%左右。
產業園負責人趙雙虎告訴記者,園區內的日光溫室大棚使用江蘇綠港灌溉水系統,每一畝地安裝有七八個探測器,可以實時檢測土壤的含水率。這些探測器會把數據傳輸到后臺系統,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內就可以知道作物的需水量。一旦作物缺水,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一鍵澆水。澆水裝置有兩種,一種是安放在作物根部附近的膜下滴灌管道,可以直接給根部供水;一種是大棚頂部的噴霧裝置,可以改善棚內濕度,給作物葉片上噴水。所有的灌溉用水都是經過一定比例配比好的水肥溶液,實現了水肥一體化。通過這種節水灌溉系統,生產1公斤番茄僅需水25升,一畝地一茬可生產1萬公斤番茄,需水量為250立方米,比傳統大水漫灌模式下的農業種植節水30%左右。
“過去,酒泉的不少農田灌溉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僅灌溉效率低,還容易加劇土壤鹽漬化。”趙雙虎說,過去種田都是集中灌溉,一個月放一次水,水就通過水渠流到地里,玉米、小麥這類的糧食作物還好,蔬菜作物的品質則會因此受到影響。由于大水漫灌不好控制水位,有時還會出現把作物泡死的現象。而如今,有了高科技的節水灌溉系統,不僅用水少了,而且蔬菜的品質也大大提高。
有了節水灌溉科技,大漠戈壁上也能育出沃野良田。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酒泉市全市示范推廣農田高效節水技術78.41萬畝,實施高效節水面積7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5.9萬畝,水肥一體化示范區實現節肥30%、節水40%以上,壟膜溝灌實施區域實現節水10%以上的任務目標,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05。
2
創新節水管理新模式,循環冷卻水膜系統回收裝置讓污水變成超純水
在我國社會總用水量中,工業生產是用水大戶之一。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水效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要途徑和保障措施,不僅有利于改變我國工業用水方式,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同時也為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國家節水型城市——浙江省平湖市,工業節水管理成為這里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位于當地的浙江衛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星石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衛星石化平湖基地丙烷脫氫一期項目現場,12套自動化運行的設備依次排放,經由這些設備,生產中產生的污水不會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而是進入循環冷卻水膜系統回收裝置,經處理后,變成品質更高的超純水,可直接作為生產水源進行循環利用。
“這是我們公司采用的合同節水管理新模式,是一種市場化的長效節水管理機制,我們不需要進行任何的成本投資,只需要和相關公司簽訂合同,提供場地、電源等,而節水服務運營商會負責提供循環冷卻水膜系統回收裝置,并負責設備的日常運行、保養和故障維修等。”公司公用工程管理部經理蘇云偉說,這一模式的最大共贏面,在于污水的循環利用和效益的多渠道產出。通過這個項目,7年內可實現回收用水1100萬立方米,減少新鮮補水1290萬立方米、污水排放1200萬立方米,為企業減少新鮮補水成本2640萬元、污水處理費1800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而這一切,得益于浙江衛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基地創新使用的合同節水管理新模式。
衛星石化平湖基地是國內丙烯酸的主產地,屬于高耗水工業企業,而其主要用水環節在冷卻用水。“由于靠近海邊,因此我們工業用水中的氯離子、電導率均較高,為了保證正常生產,我們企業新鮮水的使用量要比其他地區更高,且設備的易腐蝕性也更高。”蘇云偉說,因此,企業用水費用、污水處理費及設備的購置和維修費用等一直居高不下。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衛星石化也曾成立技術研究團隊探索水處理和水循環工藝,比較了多種方案,最終,選擇了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新型膜處理技術標準式冷卻水回收裝置。蘇云偉說,現在企業已經安裝了24套這樣的設備,按這樣的量算,企業一小時可回收360噸水,一年節水量達到了288萬噸,節水率達25%。
不僅僅是衛星石化,目前,節水管理、水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不少國內企業綠色化轉型的重要內容。在南風集團山西日化銷售有限公司運城洗化分公司,近年來,廠區將所有的節水器具更換成符合國家標準的高效節水器具,在日常用水習慣不變的情況下,用水量減少了50%。同時,廠區還制定了節約用水制度和用水計量管理制度等,并為每個車間都安裝了一個分水表。根據節水指標,廠區將每個月節水計劃下發至各車間,壓實責任到人,用制度強化節水管理。
3
供水管道改造加再生水利用,豐水城市也要厲行節約未雨綢繆
國家節水型城市之一——福建省漳州市地處東南沿海,水資源充沛,曾經卻依然面臨用水難題。早在2018年,漳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手漳州供水企業調研發現,一批老舊小區的供水存在跑冒滴漏、頻繁爆管、水壓嚴重不足等問題,不僅影響居民生活,也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
“這些老舊小區,大多建設于2000年前后,早期鋪設的管網標準較低,比如改造前的漳州市金寶花園小區,我們事后通過對比數據分析發現,僅一天24小時,該小區內管網的漏損水數量就達到312噸,這一數據甚至超過該小區全部居民一天的用水數量。”漳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建科負責人沈峰介紹。
以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為契機,漳州市將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納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通過高標準改造、專業化運維,確保居民生活供水“最后一公里”進入“節水”模式。
“2018年以來,漳州市中心城區累計完成197個老舊小區、288公里老舊管網改造,惠及6.7萬戶居民。”沈峰介紹。
老舊小區節水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新建小區如何最大程度避免這些問題繼續出現?沈峰說,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再次發生,在漳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單位的推動下,供水設施“建管合一”創新機制在漳州破土萌芽。“通俗說,就是鼓勵引導開發商委托供水企業對小區供水設施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從一開始就高標準、嚴要求、強管理。”
“2016年,漳州市萬科城璟園小區建設項目率先推行供水設施‘建管合一’。至目前,這一機制已在漳州全面鋪開,目前漳州市區已有100個新建小區項目供水設施實施‘建管合一’,其中已建成投用60個,在建40個。”漳州發展水務集團鄭金和認為,這是一個多贏的機制,開發商可以確保供水設施質量,供水企業可以避免后期維護維修困難,居民可以避免因為漏水嚴重導致公攤費用增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勤儉節約精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漳州雖不屬于干旱地區,但也要厲行節約、未雨綢繆。”沈峰說,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漳州市以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為目標導向,在持續做好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動再生水的利用。目前,主城區已建成兩座污水處理廠:東墩污水處理廠和西區污水處理廠。
“拿日處理規模26萬噸的東墩污水處理廠來說,通過采用膜處理工藝和紫外消毒等工藝,處理尾水達到‘準四類’的回用標準,目前正在實施回用管道建設,計劃在江濱路、建元東路等污水廠周邊城市主干道增設回用管道和取水點,實現綠化澆灌、道路沖洗、消防用水等使用再生水。”沈峰說,“東墩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量一天大約有24萬噸,如果這些尾水經過處理、循環利用,用于補充九十九灣內河水,水量差不多占到九十九灣豐水期的1/6,而如果是枯水期,甚至可以達到1/3的量。”
事實上,2020年,漳州市區高溫天氣持續一個多月,多地氣象干旱嚴重,兩個污水處理廠尾水日均28萬噸的再生水排放量對內河的生態補水已起到較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