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提出宣告了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和雄心,標志著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發展模式開始落幕,新的發展范式興起,將創造人類新的現代化模式,為中國和世界帶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繁榮。
節能提效是第一能源
世界能源在轉型,節能、提效是共同取向,提高能效是一個先進的能源體系追求的基本目標。
節能提效是最潔凈的能源,是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是國家能源安全、環境安全和氣候安全的要素,是一個社會公民素質和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體現,對我們這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短缺的國家意義尤其重要,在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下,節能提效是減排的主力。
國際能源署估計,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節能提效可貢獻40%。而實現我國降低能源強度和排放強度的目標,節能提效將同樣貢獻大頭。
實現碳達峰的基本路徑之一,是在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碳強度,即減少單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近年來,我國在降低能源強度方面已有不少進步。2010年,我國能源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2021年該數字變成1.5倍。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單位GDP碳排放,也就是能源強度和碳強度都偏高,實現這兩個強度的逐步下降是發展的重點。
實施節約提效優先戰略,堅持節約優先的基本國策,將節能作為“第一能源”,一是堅持將節能減排作為關鍵指標納入現代化能源體系規劃和地區發展規劃;二是通過有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合理布局,加快壓減“雙高”工業產能,提升整體用能效率;三是通過節能降碳科技攻關和示范應用,推進行業用能效率提升;四是健全能源管理和節能提效法律法規,加強能效標準制定,發揮法律法規和標準對節能的約束作用;五是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余能、余熱、余冷等的回收利用,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產業結構優化節能
我國產業結構已完成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格局轉型。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第一,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規模提升,包括產能控制、工藝升級、能效提升、能源替代,推動“兩高”行業低碳轉型,推動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鋼鐵行業:要從規模擴張轉變到能源效率提高和產品質量升級,控制鋼鐵產出總量、消費總量。水泥行業:嚴控新增產能,加強產能置換監管。石化化工行業:化工企業搬遷入園,提升高端產品比重。有色行業:新建和置換轉移產能,嚴禁自備火電建設。
第二,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和強化戰略引領,加快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這樣既有利于節能又能夠吸納就業。
第三,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結合各地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社會發展水平、能源資源稟賦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進行空間上合理布局和統籌安排。以“東數西算”工程為例,我國很多暫時不可缺少的高耗能產業,可以挪到西部地區,充分利用西部的可再生能源潛力發展這些產業。
技術進步節能
能源電力系統效率提升是節能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帶動全社會節能的有力抓手,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加快能源系統的效率提升。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建設智慧能源系統,促進能源生產和需求的有效匹配,實現橫向多能互補、縱向源網荷儲高效互動,提升能源總體效率。
在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驅動的過程中,我國部分項目已獲得初步成效。例如在燃煤發電領域,我國能效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一。十幾年前,發1千瓦時的電要消耗400克標準煤,現在已經進步到平均值為300克標準煤,能效最高的電廠可以降到248克標準煤。如果全國煤電廠都進步到這個水平,用于發電的煤炭消耗量就可以減少10%。
電氣化是促進能效提升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應以電能替代和發展電制原料燃料為重點,大力提升重點部門電氣化水平。如鋼鐵行業發展電爐煉鋼、氫冶金,交通行業加快發展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
推進資源循環技術利用也是節能工作的必由之路。由“無廢城市”試點走向“無廢社會”,“無廢”并不是沒有廢物,而是廢棄物源頭減量化和高比例資源化利用,是循環發展的典型內涵。固廢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是國家進步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將積累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逐步向全國推廣,經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無廢社會”的目標。
強化經濟和產業循環發展,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驅動。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業務流程再造,實現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回收煉鋼廢渣、礦渣,使鋼鐵業從礦石開始的長流程變為短流程,可使黑色冶金的煤炭消耗大為減少,達到節能和減排的雙重效果;發展廢鋼、廢塑料、廢礦物油等循環利用技術以及高爐渣、轉爐渣和赤泥等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技術等,推進工業部門跨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數字技術對各領域節能提效同樣具有加速作用。全面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賦能各行業節能降耗提質增效,促進用能領域智能化、潔凈化升級,推進數字化降碳和碳管理應用,助力企業結構優化。同時,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包括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制造等都需要發展數字化技術。
發展新型智慧供熱:改善建筑物的護圍,利用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供熱,特別是對光伏、地熱、地源熱泵、生物質能的利用,因地制宜發展電供熱利用,替代散燒煤。
節能提效是我國的能源戰略之首,提高能效是先進的能源體系追求的基本目標。我們必須堅持節約優先,將節能作為“第一能源”,以產業結構優化、技術進步來推動節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立足現實、務實推進節能、提效工作;放眼未來,爭占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