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平價時代 風光儲更依賴市場機制

2023-03-17 10:15:13 電聯新媒   作者: 趙紫原  

截至目前,A股2022年年報業績預告披露已收官,分板塊看,新能源和儲能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迅速、表現亮眼。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5億千瓦,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風光”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加20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

2022年,我國新能源量質齊升,陸上6兆瓦級、海上10兆瓦級風機已成為主流,量產單晶硅電池的平均轉換效率已達到23.1%。光伏治沙、“農業+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成為2022年亮點之一。

新能源裝備制造如火如荼,迎來平價時代。但平價上網不等于平價利用,電價機制痛點仍然待解。當下,美國反傾銷調查再次襲來,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踟躕不前,新能源配儲能存在利用率不高、成本難以消化、分散方式難發揮有效作用、配置的合理性及規模缺乏科學論證等問題。總體而言,風光儲的長遠發展,還有賴于市場化機制的形成和完善。

光伏

躋身全國第三大電源 跨界光伏熱潮迭起

2022年,中國光伏行業高歌猛進,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戶用光伏“三分天下”,光伏超越風電躋身全國第三大電源,成為新增裝機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電源類型。

2022年,光伏發電總裝機突破3.9億千瓦,僅次于火電、水電;年發電量首次突破4000億千瓦時,占全部新增發電量的30%;出口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0%,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其中,光伏發電年新增裝機首次突破8000萬千瓦,同比增長60%,再創歷史新高;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裝機首次突破5000萬千瓦,同比增長75%,成為新增光伏裝機的首要力量。

預喜業績折射行業預期。2022年,硅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分別實現凈利252—272億元、19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7%—231%、234.05%。其余組件、逆變器環節等頭部企業均實現業績大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光伏設備上市公司超七成以上企業實現盈利。

光伏賽道大熱,融資速度加快。華電新能源等超20家光伏企業爭相IPO,累計募集資金高達千億元。跨界“追光大軍”來勢洶洶,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就有約70家上市公司將光伏鎖定為第二增長點,其中既有中國燃氣、海爾集團、美的集團等全國500強企業,也有珠寶廠商明牌珠寶、乳企皇氏集團、養豬大戶正邦科技等企業。

在近期召開的 “光伏行業2022年發展回顧與2023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熊敏峰在會議致辭中指出,過去一年,我國光伏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產業鏈協同不夠,尤其是上游硅料價格起伏波動較大;光伏用地用林用草用海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影響項目落地實施;光伏強制配套產業、配置儲能現象仍時有發生,尤其是儲能“建而不用”;光伏參與電力市場的收益風險加大等。他強調,“這些問題需要各方認真研究、共同推動解決。”

風電

搶裝退潮暫位低谷 2023年開標規模已翻倍

相比光伏設備新增裝機大增60%,202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規模為3763萬千瓦,同比下降21%,這也是8年來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增速首次出現下滑。

在資本市場,風電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出現滑坡。有分析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風電板塊整體營收2425億元,同比下滑7.5%,規模凈利潤183.77億元,同比下滑5.7%。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最為明顯,營收845.3億元,同比下滑14.6%,凈利潤51.24億元,同比下滑27.9%,30家風電企業中僅有4家凈利潤維持增長。從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海纜供應商盈利水平大增,整機、塔筒、法蘭等零部件供應商凈利潤明顯下滑。

2021年是我國海上風電延續國家補貼的最后一年,2022年1月1日,海上風電進入平價元年。由此引發的搶裝潮透支了2022年的市場份額,導致2022年風電裝機下滑。海力風電業績預告中披露,2022年度,因海上風電平價化、項目周期、施工窗口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項目建設速度放緩,產品需求量相應降低,行業發展處于“低谷期”。對于凈利潤下降的原因,其他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也提及產品銷售價格走低、疫情影響訂單交付等。

安信證券研報分析,2022年疫情、供應鏈等因素拖累海內外風電項目建設進度,產業鏈整體盈利承壓。2020—2022年風電板塊連續三年跑輸電力設備行業整體漲幅,業績兌現度低是導致風電板塊走勢偏弱的重要原因。風電行業雖然面臨搶裝退潮、原材料成本上漲等沖擊,但在雙碳目標下,風電行業依然是極具確定性的成長賽道。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1—2月,國內風電開標規模為12.28GW,同比大幅增長112.09%,風電開標規模翻倍,有企業訂單已排到年底。

儲能

儲能業績高漲 有賴市場機制完善

2022年,各地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2021年中到2022年底,由于電力儲能對電池需求快速增長,鋰電池產業上游的各類鋰資源價格飛速上漲,鋰離子電池儲能造價隨之上升。2022年底,鋰離子電池儲能平均單位造價一度超過2000元/kWh,遠超2021年初1200元/kWh的價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超八成儲能裝備上市公司業績呈正增長,其中寧德時代、天齊鋰業獨占鰲頭,預計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91—315億元、231—256億元,同比增長83%—98%、1011.19%—1131.45%。

全球能源危機持續,海外新型儲能收益同樣高漲。從美國特斯拉、以色列SolarEdge、美國Enphas、美國Fluence、韓國LG、日本松下等海外儲能企業相繼發布的年度業績報告來看,凈利增速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世界能源理事會(WEC)預測,到2030年,全球儲能裝機總量將達到250吉瓦。美國研究機構Lux Research預測,未來15年,全球儲能市場裝機容量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到2035年,累計裝機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年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9%。

然而,對于電量型儲能的應用,因鋰電池造價過高而缺乏顯著的項目經濟性。其他儲能技術路線,由于未有規模化應用,其成本在過去的十年間未有顯著下降。此外,我國儲能產業市場機制尚不完善,儲能參與市場交易、結算、調度、并網等的價格規則并不明確,特別是在未開展電力現貨市場的省份,“誰為儲能買單”成為行業難以回答的問題。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平價時代,新能源+儲能